text
stringlengths
349
39.3k
meta
stringlengths
23
29
细胞区室 細胞區室(英語:cellular compartment,亦稱為細胞腔隙)是細胞生物學中使用的名詞,包括所有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封閉的部分,它們多被單層或雙層的磷脂所包圍。絕大多數的細胞器均被視為是細胞區室,例如:線粒體、葉綠體(光合生物)、過氧化物酶體、溶酶體、內質網、細胞核及高爾基體。更小的元素,如囊泡,和有時甚至是微管等也計算在內。 一般認為細胞區室化並不存在於原核生物的細胞內,但隨著諸如羧酶體(carboxysome)及對細菌的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的研究顯示原核生物也有能力去對細胞器進行區室化。 功用 細胞區室,或稱作細胞的區室化容許生物膜把細胞內不同的空間分隔,形成各種各樣的細胞器。這種分隔容許不同區室中有不同的pH值、不同的電位及酶系統等,並容許細胞在同一時間內進行不同的代謝活動。同時由於內膜系統的存在令多種的細胞器互相聯繫起來,使得各細胞器之間能有序地進行有關物質交換、能量與信息傳遞等各種活動。
{'wikidata_id': b'Q189055'}
法国教育 歷史 雖然法國的教育體系可以追溯到查理曼時代,但是法國的現代教育制度開始於19世紀末。在1880年代,一位律師出身,數次交替出任法國教育部長和總理職務的茹費理(Jules Ferry),通常被認為創立了現代共和國學校(l'école républicaine)。他要求所有15歲以下兒童 -- 包括男童和女童 --必須入學。他還確立了法國公立教育免費和世俗非宗教性的原則,並使這些原則得以強制執行。根據費里法及若干其他法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廢止了大部分與宗教密切相關的法盧法條文,使教育去宗教化。法盧法於1850-1851年制定,該法案大大增強神職人員在教育系統的影響力。 組織 在法國,所有教育計劃都由國民教育部(正式名稱為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進行管理。該部長官為國民教育部長,是內閣中品級最高的官員之一。2005年8月,部長是Gilles de Robien。 在公立中小學任教的教師都是國家公務員,使得國民教育部成為法國最大的僱主。法國大學的教授和研究員也受僱於國家。 在法國的公立或接受政府津貼的中小學,對於所有同一年級的學生,開設的課程都是同樣的。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專門化部門和多種選擇對象供學生選擇。所有法國教師都必須參考Bulletin officiel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B.O.),列出所有現行計劃和 教學指示。它每年需要多次進行調整。 Brevet brevet 是法國學生必須獲得的第一個正式文憑。為了進入高中,必須獲得此文憑。 學校為初中的最後2年(4年級和3年級)進行評分,占一半分值。不過,從2007年開始,只為初中最後一年(3年級)進行評分。另一半分值由最終的考試brevet得出。學生只需參加法語、數學和歷史/地理的考試。 業士文憑 業士文憑(baccalauréat,又稱為bac)是高中結束時,學生為了進入大學、大學校預備班或就業而必須參加的考試,業士文憑一詞既指畢業文憑,又指獲得文憑的考試。它類似於英國高級程度會考、美國的SAT(學術能力測驗)或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德國的Abitur(德國高級中學13年級畢業文憑)、澳大利亞的高中會考證書(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以及愛爾蘭的畢業考試(Leaving Certificate)。 職業教育 儘管法國基礎教育是統一治理,但在小學、初中拓寬知識的基礎上,高中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科選擇的多樣化,共有文科、經濟與社會、科學三大類專業和第三產業科學技術、工業科學和技術、實驗科學和技術以及醫學社會科學四個技術專業供學生選擇。法國的職業高中屬於短期教育,學制為二年,通常出路只有就業,做普通技術工作,但對進入職業高中的優秀學生,政府為其打通了進入普通與技術高中的通道。 在初中第四年,會設有為進入高中就學或職業學校的輔導,稱導向期(cycle d'orientation)。此輔導主要在鼓勵學業性向較差的學生轉向技職方面發展,畢業後走向技術高中或職業高中,或職業訓練中心當學徒。 高等教育 法國的高等教育分為大學校(高等學院)(法語:grande école)和大學(université)。大學校(高等學院)比大學享有更高的聲譽,是法國菁英份子的搖籃,其選擇程序也較具競爭性。例如,最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通常都有萬餘名高等學院預備班的精英競爭幾百個個名額。 與其他國家相比,法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規模較小。 大學(université) 法國的公立大學都以其所在或附近城市和序號命名,例如巴黎擁有13所大學,就分別命名為巴黎第一到第十三大學,其中大部分並不位於巴黎市內,而是在郊區。此外,多數大學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名稱,通常以某個名人或特別的地方命名。有時,也會以某個著名校友命名。例如,路易·巴斯德大學的正式名稱是「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 法國教育制度正在經歷重大的改革, 大學校(grande école)與大學校預科班(CPGE) 法國的大學校(高等專業學院)是主流架構大學之外的高等教育機構,通常專注於某個單獨的學科領域,例如工程或商業,規模適度,通常精心選擇入學的學生。大學校普遍擁有較高的聲望,傳統上培養了法國大部分科學家和高級行政人員。 大學校預科班(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CPGE)是一種預科學校,其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得以進入大學校;其中最有聲望的大學校包括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進入大學校預科班的競爭性很強,通常基於高中最後兩年(1年級和結業班)的成就。大學校預科班設在高中內,但是卻屬於第三級教育(高等教育),意味著每名學生必須通過業士學位證書考試,才能進入大學校預科班。每個大學校預科班在每年四月和五月接受來自全世界的數百名申請入學者,按其嚴格標準精心挑選新生。少數大學校預科班,主要是私立大學校預科班(占大學校預科班數量的10%),還有面試程序。
{'wikidata_id': b'Q614380'}
雍剑秋 雍劍秋(1875年-1948年)名雍濤,江蘇高郵人,中國著名慈善家。 生平 雍劍秋早年就讀於香港英國教會學堂及新加坡大學。後擔任德商禮和洋行買辦,經營軍火貿易致富。1918年,雍劍秋自北京移居天津英租界,熱心於基督教及慈善事業,出任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匯文中學、中西女中董事長、以及南開中學董事,並捐資在前德租界的威爾遜路(今解放南路)興建通聖會天津聖經神學院(今河西區社會主義學院所在地)。並設立恤嫠會,救濟孤貧寡婦。 雍劍秋在馬場道169號開設了豪華的西湖飯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春,北平協和醫院被查封,雍劍秋將西湖飯店停業,租給協和醫院的張紀正、方先之、柯應夔、鄧家棟等醫生,開設天和醫院。1943年5月,雍劍秋一度曾遭日本憲兵隊逮捕。1948年夏,雍劍秋在天津去世,安葬在北戴河聯峰山雍家墳,墓毀於文革。不過在北戴河,仍有一條以他命名的劍秋路。 雍劍秋生前居住的馬場道171號西湖別墅已被拆除。馬場道60-62號的雍劍秋舊居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wikidata_id': b'Q15944823'}
2011年度環球小姐比賽 2011年度環球小姐競選──第60屆環球小姐已於2011年9月12日在巴西聖保羅舉行。89位佳麗角逐2011年度環球小姐殊榮,為歷屆之冠。由上屆環球小姐,來自墨西哥的希梅納·納瓦瑞提為來自安哥拉的萊拉·洛佩斯加冕。冠軍會於一年任期內定居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Telemundo會全程直播決賽。 有關資料: 決賽日期:2011年9月12日 主持人:Andy Cohen和Natalie Morales 比賽地點:巴西聖保羅 客席主持:2004年度美國小姐冠軍、2004年度環球小姐亞軍Shandi Finnessey和Jeannie Mai 名次數目: 16位 選手總數:89位 退出比賽或被收回的選手:挪威、尚比亞 重新派選手的國家:開曼群島、智利、愛沙尼亞、黑山、葡萄牙、聖露西亞、土克凱可群島、越南 比賽冠軍: 安哥拉萊拉·洛佩斯 (Leila Lopes) 最上鏡小姐: 瑞典羅恩妮婭·芳斯達特 (Ronnia Fornstedt) 友誼小姐: 蒙特內哥羅妮歌蓮娜·隆卡 (Nikolina Lončar) 最佳民族服飾獎: 巴拿馬雪黛麗·薩斯 (Sheldry Sáez)
{'wikidata_id': b'Q932457'}
杨福家 生平 1936年出生於上海,原籍浙江鎮海,就讀上海格致中學並在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楊福家曾先後擔任過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1987年-2001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92年-1996年)和復旦大學校長(1993年-1999年)等職務。 楊福家曾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羅格斯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東京大學作訪問學者。同時,他還是東京創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香港大學、諾丁漢大學和康乃狄克大學的名譽博士。 2000年12月12日,在楊福家卸任復旦大學校長一年之際,英國諾丁漢大學董事會宣布:選舉中國科學家楊福家先生為下一屆校長。從2001年1月1日起,任期3年。 2001年7月4日,楊福家被正式任命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第六任校監,他也是第一位擔任英國大學校監的中國人。 2004年開始,兼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 2012年年底,英國諾丁漢大學4屆校長任期期滿,楊福家卸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繼續擔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至今。
{'wikidata_id': b'Q8048390'}
华安大楼 歷史 華安大樓是由華安合群人壽保險公司建造的。華安公司主要的創辦者是中國人身保險業的創始人、愛國實業家南匯人呂岳泉。商務印書館、新聞報館、內地自來水公司都是公司的最初客戶。原先的華安公司的辦公地點位於上海外灘30號的一個教會房屋。之後華安保險的生意逐漸做大,原先的辦公地已經顯得過於擁擠了。便於1919年搬遷至江西路31號,次年遷今北京路11號。後在1922年,公司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海跑馬廳對面購買了11畝的地,在其西邊2畝的土地上投資70萬建造了華安合群人壽保險公司大樓。1926年5月,建築建成。大樓建成後,三至八層是華安飯店,有客房120多間,底層用於出租。 1939年,大樓被一香港華僑租下,並更名為金門大酒店,成為了上海灘的一家知名酒店。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紀念日本在芷江向中國軍隊呈投降書,酒店樓下設立了芷江廳。1950年酒店停業並在1958年改名華僑飯店。當時,華僑飯店與錦江飯店、國際飯店等並稱為「八大飯店」。1992年,恢復原名,後來在199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裝修。 建築特色 華安大樓建築面積共1.4萬平方米,高38.16米,共9層,是新古典主義建築,同時採用了多種風格裝飾。大樓為義大利宮殿式建築,平面呈工字形。底層外牆為花崗石,牆面為水泥鏨假石。大門處分為三段,使用了多立克式柱子,而大樓一、二層則採用了愛奧尼克式的柱廊。中央頂部設有塔樓,上層為塔什干柱,下層為科林斯式環柱,屋頂的鐘樓高為9米。 現時情況 現時,酒店為一家三星級酒店,共有171間客房、4間餐廳和一間酒吧。4間餐廳分別為羅馬廳、鬱金香廳、丁香廳和西西里廳,前三間皆以廣東菜與福建菜盛名,最後一間為義大利餐廳。酒店管理方為錦江國際集團旗下的錦江國際酒店集團。
{'wikidata_id': b'Q15910983'}
湳港舊 湳港舊,是臺灣彰化縣永靖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南部偏東。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湳港村、新莊村、浮圳村。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湳港舊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湳港舊庄」,隸屬於武西堡。該庄北與五汴頭庄為鄰,東與陳厝厝庄為鄰,南邊為小紅毛社庄、鎮平庄,西邊為湳港西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彰化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關帝廳區」,隸屬於彰化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關帝廳區改隸屬於臺中廳。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五汴頭」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員林郡永靖庄。 戰後永靖庄改制為永靖鄉,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永靖鄉改隸屬彰化縣。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湳港舊,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交通 省道台1線(中山路二段~一段)又稱「縱貫公路」,是台北至屏東楓港的傳統平面幹道,大致以東北-西南走向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西部邊界外不遠處。由該道路向東北轉北北東可前往埔心東部、員林、大村、花壇等地,向南南西可前往田尾、北斗、溪州、埤頭南端等地。 鄉道彰81線(浮圳路)是浮圳至社頭的道路,整條路線大致呈略向西傾斜的L字形,大致以北微西-南微東走向經過本地區東部邊界地帶。由該道路向北微西可前往陳厝厝地區的浮圳聚落、陳厝厝與五汴頭交界地帶並止於鄉道彰144線路口,向南微東可前往經一小段張厝與小紅毛社交界地帶後轉東微北可前往張厝、社頭中部並止於舊縣道141號(員集路二段)路口。 鄉道彰83線(永社路)是永靖至外三塊厝的道路,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由本地區西部邊界入境後轉東南,經鄉道彰83-1線起點路口後轉南南東,至本地區南部邊界東側的鄉道彰146線路口轉南偏東並出境。由該道路向北北西轉北北東繞大彎轉西北可前往湳港西北部並止於省道台1線路口,向南南東可前往小紅毛社、大紅毛社西南部、外三塊厝並止於縣道150號路口。 鄉道彰83-1線(平和路二段)是湳港舊至南鎮的道路,其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南部的鄉道彰83線路口。由此向南微東出境後可前往鎮平並止於其南部的鄉道彰154線路口。 鄉道彰146線(民權路)是溪畔至新興的道路,其東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南角的鄉道彰81線路口。由此向西微南沿本地區南部邊界東側而行,經鄉道彰83線路口後因邊界線轉南而入境一段路,出境後可前往鎮平、曾厝崙北部並止於鄉道彰87-1線路口。
{'wikidata_id': b'Q48900392'}
漢字基因 漢字基因是朱邦復提出的一套理論。漢字構造蘊含古人的概念認知,他認為可以整理歸納成概念分類和常識分類,以此深入探求漢字背後的精微意義;並且能應用於電腦系統,使電腦能夠有效地處理漢字。朱邦復等人並根據此理論創造出倉頡系統,由於技術特殊且功能強大,受到不少人關注;但由於朱邦復並非專業的文字學研究者,因此他的理論也受到一些人的質疑。 字易 《字易》是朱邦復根據漢字基因理論,和網友合作寫出的開放文學著作。他認為漢字由於合乎人類的思維原理,因此非常易學,其中也談及他認為的漢字的「正確學習方法」。 朱邦復認為,漢字的創造和其字義的由來,主要係「約定俗成」,即「視訊之圖形基因供約定,而由使用者是否易於接受為俗成」。由於人類的感官類似,因此對同樣的視覺圖像能產生類似的感受,此即「約定」。數千年以降,讀書人若能輕易接受、沿用,即為「俗成」。歷史上短暫出現的「死字」,皆係無法「俗成」而放棄者。 他分析了幾個巨大的漢字字集,認為其中約六、七千個常用漢字都是由這樣的「約定俗成」產生。這些字都有類似的組成邏輯,其中絕大多數可拆分為字首和字身,根據字首(常識分類)和字身(細部定義),就可以聯想推理出漢字所表達的「主觀思想概念」。而拆分到最後不能再拆的字形,即為最小的概念單位,也就是「漢字基因」中的「字義」因子。 據此,漢字學習極易,只要學習者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對常識加以聯想,就可以「觸類旁通」而無須「強迫記憶」。而所謂「正確」,即符合「約定俗成之規律」,並且能正確解釋古今用法的字義。 要正確地學習漢字,應先習會獨體字(含字首及字身),次學組合字。此兩者總共約七百餘字,卻可組合常用之六、七千字。也就是說,只要熟識了七百個字形,即可掌握常用漢字八成的認知。 但同時他也發現,六萬字的字集中,仍有約九成的漢字無法用漢字基因理論解釋,這些字大部份是名稱用字,是「純粹的形聲字」,這種字的創造與理解無干,只能視為一個符號,自然也無法用漢字基因理論解釋;其他如「古用字」、「異體字」、「錯訛字」亦同。學習這類「符號」的唯一方法是死記硬背,就像大部分無法拆解的英文單字一樣。 字義解釋 這本書除理論以外,並以常見的字身為綱,用統一的方式解釋許多類似字的字義,例如:   生   指事,會意-甲骨文       草木長出,活著,起始,不熟。人稱。     與〔日〕組合為〔星〕       日所生者,萬物之精也,在夜空為發光的天體。     與〔金〕組合為〔鉎〕       金所生,鐵衣,鏽也。     與〔水〕組合為〔泩〕       水生,水漲也。     與〔竹〕組合為〔笙〕       竹生,管可生音的吹奏樂器。     與〔心〕組合為〔性〕       人所認知之起始,事物之本質。     與〔女〕組合為〔姓〕       古代從母稱姓,從男稱氏,家族的代表也。     與〔貝〕組合為〔貹〕       財生,財富也。     與〔生〕組合為〔甡〕       生之再生,眾多狀。     與〔牛〕組合為〔牲〕       牛之生,家中生養的動物。     與〔更〕組合為〔甦〕       再生,死而復活。     與〔文厂〕組合為〔產〕       因文明而生、有價值之物品﹔製造,出生。 朱邦復認為很多當今所謂的形聲字,其「聲部」亦代表了一定的概念,因此實際上是「形意字」(形聲兼會意字),並據此解釋字義,與北宋王聖美右文說主張相同。 漢字基因字典 《漢字基因字典》是朱邦復按漢字基因理論編纂的一部字典,特點是以漢字的字首字身解釋字義,去除後來的「錯訛字義」,達到「正本溯源」的目的。 他認為,漢字是世界獨有的概念文字,其中蘊涵的微言大義,是古人思維的結晶,數千年來行文乃至思考的根本,因此古文能夠言簡意賅,含意深遠。但由於白話文運動鼓吹以「詞」取代「字」,現在的辭典僅解釋詞義而不談及該詞義的由來;而現代的字典則多以詞為基準,將漢字分成一條一條解釋,違反漢字本質,令漢字看似費解且難以學習。漢字「本義」被人忘卻,現代人中文水平低落,正因不能辨明字義所致。為了揭示字義,消除現今辭典的弊病,故此編寫這部字典。 這部字典僅取漢字的「本義」,參照《康熙字典》和《形音義綜合大字典》,並根據漢字基因理論,把組合字分為字首、字身解釋,字首為常識分類,字身為細部定義。從字首字身的「體用」關係聯想來說明字義。再按「體用因果」組合為詞,均以漢字的本義解釋。如此每個字、詞不再是一條一條獨立的解釋,而是由一個簡短的概念延伸、演化而來,有源有本。 這樣的編寫方式是因每個漢字都表示一概念,詞則是把概念加以組合聯想而來。以字首字身解釋漢字本義,能加深了解其中的概念,闡明漢字的微言大義。也說明只需明瞭字首字身和組合規律,就能掌握漢字理解的要訣,證明漢字的合理易學,是簡化字和其他文字所比不上的。 漢字排序採用第五代倉頡碼,是漢字基因中的「字序」因子。 這部字典由朱邦復獨力編寫,尚未出版。他把初稿放在其網站作參考用,收六千多字。 字例 <闌> 連 @【連】 (倉)卜交方交 ㄌㄧㄢˊ Lianˊ 字首〔辵〕:(用)乍行乍止,行為。 字身〔車〕:(體)有輪子的交通工具。 會意,形聲-金文 (體)道上之車,一輛接著一輛,陸軍的編制。 (用)相互接續。 組合字:鏈槤漣褳慩嗹蓮轋璉鰱蹥翴縺僆摙謰 (體):連長:一連之長,軍隊編制。 (用):連日:日子相接。    連鎖:鎖相接。    連枝:枝相接。    連營:營相接。    連城:城相接。    連載:接續登載。    連襟:接續衣襟,指姐妹之夫。    連袂:接續衣袂,同行。    連理:接續之理,指夫婦相愛。    連環:環相接。    連任:任相接。    連合:接合。    連坐:接坐,指有罪同坐。    連忙:忙接忙。    連手:手接手。    連綴:接綴。    連結:接結。    連綿:接如棉。    連線:相互接線。    連絡:相互聯絡。    連姻:相互聯姻。    連署:接續署。 對漢字基因字典的批評 由於朱邦復不是專業的語文研究者,有人認為他提出的「漢字基因」理論只是「拆字」,不是「釋字」。其中有些內容符合漢字學的原理,但有更多不符合漢語的發展和規律。因此運用朱邦復的「漢字基因字典」必須十分謹慎,閱讀常帶批判角度,用以啟發思考不妨,但是不能作為教學和研究的基礎。 其中,「漢字基因字典」的一大特色是把大多數的漢字視作表意字,即象形、指事或會意,特別是把很多簡單形聲字都看成會意。有人認為,這樣「把漢字看成與詞彙無關的直接表達概念的符號」,是完全錯誤的漢字觀念,是一種附會和嚮壁虛構。 倉頡碼的應用 儘管倉頡碼並不見得受到漢字研究學者的全面接受,但是在實務上卻足以作為漢字字形辨識的基礎。將漢字拆解為字首與字身,或者進一步將字身細分為次字首和次字身。可以將漢字分解為基本的成分,作為計算機軟體分析漢字的相似度的基礎,並且建立有用的漢字學習軟體的基礎。 倉頡系統 倉頡系統是朱邦復先生及沈紅蓮女士根據「漢字基因」理論設計的電腦系統,目的是解決漢字在數位化、資訊化上的一切困難,如缺字、編碼、儲存、排序、輸入。 將其進一步發展,倉頡系統還可做到漢字理解(理解系統),以及將文字轉為動畫(圖文系統)等功能。
{'wikidata_id': b'Q15899333'}
阳信镇 陽信鎮是中國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下轄的一個鎮。 行政區劃 陽信鎮下轄西北村、東關村、西關村、北關村、小窯村、孫家村、小張家村、夏家村、南雙廟村、福王村、東南村、皮戶村、宋百塊村、幸福村、三里庄村、北園子村、紙坊村、勞家小庄村、光家村、王興功村、界河村、張杠子村、梨園郭村、北香坊村、北八里庄村、黃家村、魏家灣村、張玉芝村、坡崖村、勞家村、府前王村、樓子張村、前袁村、後袁村、張貴府村、寧家村、張胡村、邊家村、翟家村、五里堡村、城北侯村、城北劉村、荊家村、王芝龍村、十里堡村、北辛庄村、城北呂村、張瓜家村、坡庄村、五霸營村、王家樓村、西大寨村、東大寨村、小李村、劉貨郎村、路線匠村、王時村、南八里庄村、褚東村、王木匠村、劉家寨村、小周家村、沈家庵村、程東村、程西村、東程村、南朱家園村、北朱家園村、接官亭村、魏家村、趙家胡同村、行宮廟村、南香坊村、唐家村、牛王堂村、南關村、段趙村、劉大水村、銀高村、郭名太村、董家村、小八里庄村、陶家村、馬連玉村、吳家村、長王家村、郭名善村、吳貴家村、吳家樓村、范家庵村、紀家村、前陳家村、後陳家村、油郝村、霍家村、霍家樓村、斜角王村、張皮家村、南小李村、蔡家村、李連芳村、郭當子村、西姚村、東姚村、北姚村、蔡王莊村、大辛家村、小勞家村、劉三道村、梅董村、西小鄭村、趙集前街村、趙集后街村、周養蜂村、西劉王莊村、劉王莊村、高家庵村、西小李村、陳本仁村、義門丁村、武家廟村、蓋王家村、楊松村、西邊村、大邢家村、小邢家村、張賢村、楊戶頭村、王集東街村、王集西街村、王集前街村、王集后街村、稍瓜張村、鎮河於村、皮戶劉村、申家村、陳茂家村、褚西村。
{'wikidata_id': b'Q15931857'}
陳平 (臺灣地名) 陳平,是臺灣臺中市北屯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后庄里敦化路一段460巷巷口附近地區、忠平里不含西北部邊界地帶的兩側、大德里、陳平里不含西北端一小塊地、新平里不含北端及左火葉的南端,以及西屯區大石里右半葉的北部及左半葉的東北部。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陳平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陳平庄」,隸屬於捒東下堡。該庄北與後庄仔庄為鄰,東與四張犁街為鄰,南邊為下石碑庄,西邊為上石碑庄、上牛埔仔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四張犁區」,隸屬於臺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四張犁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陳平」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大屯郡北屯庄。 戰後北屯庄改制為北屯鄉,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47年2月,北屯鄉併入省轄臺中市而改稱北屯區,村亦改制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北屯區仍隸屬臺中市。2010年12月,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北屯區隸屬不變。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陳平、公館,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此外,本地區尚有虎巷、復華新村等聚落。 交通 省道台1乙線(中清路二段)是大雅至大肚區王田的幹道,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經過陳平地區。由該道路向北北西可前往西屯東北部、大雅並止於省道台10線路口,向南南東可前往台中市區西部、烏日並止於國道1號王田交流道南側的省道台1線路口。
{'wikidata_id': b'Q48895574'}
颜色 單色和混合色 大多數光源的光譜不是單色的,它們的光是由不同強度和波長的光混合組成的。人眼將許多這樣的混合光的顏色與單色光源的光的顏色看成是同樣。比如上面表格中的橙色,實際上就不是單色的600奈米的光,實際上它是由紅色和綠色的光混合組成的(顯示器無法產生單色的橙色)。出於眼睛的生理原理,我們無法區分這兩種光的顏色。 也有許多顏色是不可能是單色的,因為沒有這樣的單色的顏色。比如說黑色、灰色和白色就是這樣的顏色,粉紅色或淡紫色也是這樣的顏色。 顏色與波動方程式 波動方程是用來描寫光的方程式,因此通過解波動方程式我們應該可以得到顏色的訊息。在真空中光的波動方程式如下: 在這裡是光速,、和是空間的坐標,是時間的坐標,是描寫光的函數,下標表示取偏導數。在空間固定的一點(、、固定),就成為時間的一個函數了。通過傅立葉變換我們可以獲得每個波長的振幅。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個光在每個波長的強度。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從波動方程式獲得一個光譜。 但實際上要描寫一組光譜到底會產生什麼顏色,我們還得理解視網膜的生理功能才行。 顏色的感受 儘管亞里士多德就已經討論過光和顏色之間的關係,但真正闡明兩者關係的是牛頓。歌德也曾經研究過顏色的成因。托馬斯·楊在1801年第一次提出三元色的理論,後來亥姆霍茲將它完善了。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現了人眼內部感受顏色的色素,從而確定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人眼中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都能感受顏色,一般人眼中有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第一種主要感受黃綠色,它的最敏感點在565納米左右;第二種主要感受綠色,它的最敏感點在535納米左右;第三種主要感受藍紫色,其最敏感點在420納米左右。視杆細胞只有一種,它的最敏感的顏色波長在藍色和綠色之間。 每種視錐細胞的敏感曲線大致是鐘形的,視錐細胞依照感應波長不同由長到短分為L、M、S三種。因此進入眼睛的光一般相應這三種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被分為4個不同強度的信號。 因為每種細胞也對其他的波長有反映,因此並非所有的光譜都能被區分。比如綠光不僅可以被綠視錐細胞接受,其他視錐細胞也可以產生一定強度的信號,所有這些信號的組合就是人眼能夠區分的顏色的總和。 如我們的眼睛長時間看一種顏色的話,我們把目光轉開就會在別的地方看到這種顏色的補色。這被稱作顏色的互補原理,簡單說來,當某個細胞受到某種顏色的光(例如黃色)刺激時,它同時會釋放出兩種信號:刺激黃色,並同時抑制黃色的補色藍色。 人類一共約能區分一千萬種顏色,不過這只是一個估計,因為每個人眼睛和大腦的構造不同,每個人看到的顏色也少許不同,因此對顏色的區分是相當主觀的。人類色覺是不同波長的光線在人類感覺系統中產生的感受,而不是光線本身的性質。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色覺上往往有細微差異。假如一個人的一種或多種錐狀細胞不能正常對入射的光反映,那麼這個人能夠區別的顏色就比較少,這樣的人被稱為色弱。有時這也被稱為色盲,但這個稱呼並不正確,因為真正只能區分黑白的人是非常少的。 色彩的心理恆常性 某個場景的光在視網膜上細胞產生的信號並不直接等於人對這個場景的感受。人的大腦會對這些信號處理,並分析比較周圍的信號。例如,一張用綠色濾鏡拍的白宮照片——白宮的形象事實上是綠色的。但是因為人大腦對白宮的固有印象,加上周圍環境的的綠色色調,人腦會把綠色的障礙剔除——很多時候依然把白宮感受成白色。這現象在英文中被稱作「Retinex」——合成了視網膜(retina)和大腦皮層(cortex)兩個單詞。梵谷就曾使用過這個現象作畫。 顏色的心理作用 不同的顏色可以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從細節上來說這些感受每個人都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即使是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也往往有同樣的感受。比如紅色使人心情激動,藍色使人安靜。對藝術家、建築師、服裝設計師和廣告製作者等來說顏色的心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人對顏色的感受還有許多特別的效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假如一個畫家在繪畫時只使用少數幾種顏色,我們的眼睛會試圖將灰色或其他中立的顏色看成是缺乏的顏色。假如一幅畫中只有紅黃黑和白色,那麼我們就會把黃和黑的混合色看成一種綠色,把紅和黑的混合色看成一種紫色,而灰色會顯得有點藍。 亮度的效果 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亮度中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我們的眼睛中除了有錐狀細胞外還有可以感光的杆狀細胞。杆狀細胞雖然一般被認為只能分辨黑白,但它們對不同的顏色的靈敏度是略微不同的,因此當光暗下來的時候,杆狀細胞的感光特性就越來越重要了,它可以改變我們對顏色的感覺。 文化的影響 不同的文化對顏色的定義有時會少許不一樣。比如在中國文化中,青色被看做是藍色的一種。 有一種理論認為最基本的顏色比如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應該是在所有的文化中都一致萬能的 。這個理論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論證人對基本顏色的感受應該是一致的。 光源的影響 人在看顏色時總是試圖補償光源本身的顏色。因此我們在不同的光源下看到的同一種顏色實際上是不同的。 動物對顏色的感受 不同的動物感受光線的細胞各不相同。有些動物有更多的感受光線的細胞種類,比如鳥,有些動物感受光線的細胞的種類比人少,比如大多數其它哺乳動物。有些動物可以感受到人看不見的顏色,比如蜜蜂可以感受紫外線。 顏色的複製 不同的光譜可以在人眼中產生同樣的顏色感,比如日光燈的白光是由幾個相當窄的光譜線構成的,而太陽光則是由連續的光譜構成的。就其光而言,人眼無法區分兩者。只有當它們反射在不同顏色的物體上時,我們才看得出來一個是日光燈的光,一個是太陽光。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能看得出的顏色可以由元色搭配而成。照片、印刷、電視等就使用這種方式來體現顏色的。 儘管如此搭配出來的顏色往往與純的單色不完全相同,尤其在可見光譜的中部搭配的顏色只能非常地接近單色光,但無法完全達到它的效果。比如綠光(530納米)和藍光(460納米)搭配在一起可以產生青光。但這個青光總使人有不十分純的感覺。這是因為人的紅色錐狀細胞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綠色和藍色,它們對搭配的顏色的反映比對純的青色(485納米)的反映要強一些,因此我們會感到搭配的顏色有點「紅」,有點不純。 此外一般在技術上使用的元色本身也都不純,因此一般來說它們無法完全地表現純的單色光。不過自然界中很少有真正的純的單色光,因此一般來說由元色組成的顏色可以很好地反映原來的顏色。一個技術系統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被稱為色域。 在通過照相機或掃描儀錄取顏色的時候也會產生誤差。一般這些儀器中的感光元件的感光特性與人眼的感光特性相差甚遠。因此在特別的光照下這些儀器所產生的顏色可能會與人眼所感受到的相差很大。 與人眼的顏色感受不同的動物(比如鳥可以感受四種不同的顏色)可以區分對人來說相同的顏色,因此對它們來說適合人看的圖象有時會非常不可理解。 色素 在印刷或圖畫中我們一般使用反射一定波長的色素。當白光照到這些色素上時,它們只反射一定的光而產生顏色的效果。 紅綠藍三原色 (RGB) 發光的媒體(比如電視機)使用紅、綠 和藍加色的三元色,每種光儘可能只刺激針對它們的錐狀細胞而不刺激其它的錐狀細胞。這個系統的色域占人可以感受到的色彩空間的大部分,因此電視機和電腦螢幕使用這個系統。 理論上我們也可以使用其他顏色作為元色,但使用紅、綠和藍我們可以最大地達到人的色彩空間。遺憾的是對於紅、綠和藍色沒有固定的波長的定義,因此不同的技術儀器可能使用不同的波長從而在螢幕上產生稍微不同的顏色。 RGBA 主要用於圖像的Alpha合成。RGBA是代表Red(紅色)Green(綠色)Blue(藍色)和Alpha。 青、洋紅、黃、黑四元色 (CMYK) 主要用於印刷。理論上,青色、洋紅色和黃色半透明的顏料塗在白色的底上,顏料會結合而吸收所有光線,然後產生黑色。然而實際上會產生很暗的棕色。所以除了青色、洋紅色和黃色之外,還會加入黑色以平衡色彩的偏差(即青、洋紅、黃、黑CMYK)。 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系統 (HSB) 在製作計算機圖像時人們往往使用另一種顏色系統。這個顏色系統使用三項分類,分別叫做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和明度(brightness)的係數。色調決定到底哪一種顏色被使用,飽和度決定顏色的純度,亮度決定顏色的明暗程度。 結構色彩 假如一個物體的表面的結構使得它有間隙的吸光和反光的部分,而這些不同的光學特性的部分之間的距離與光的波長相應,那麼白光照射到這個表面上時就會發生衍射,一定顏色的光會被向一定的角度反射。這個物體的表面就會產生特別的彩虹般的閃光。孔雀的羽毛、蝴蝶的翅膀、貝殼的殼紋等就會產生這樣的結構顏色。最近一些汽車製造商也使用特別的漆來達到這樣的螢光效果。 顏色的意義 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意義:
{'wikidata_id': b'Q1075'}
日本投降 盟軍進逼 早在1931年日本便與中國在中國北方地區有所衝突,1937年,雙方的中國抗日戰爭便快速擴展開來。日本藉助武力侵占了中國大片領土。1941年12月7日,已經佔領中國部分領土的大日本帝國軍隊偷襲珍珠港,並且迅速占領許多亞洲地區作為自身的殖民地,隨著之後美國的參戰太平洋戰爭進而爆發。起初日本於東亞地區的戰場上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是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後整個戰爭的情勢則被扭轉過來。1943年10月,軸心國之一的法西斯義大利向盟軍投降,歐洲戰事被盟軍逆轉。1943年11月27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與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一同發表《開羅宣言》。內容則表示同盟國將會堅持與日本作戰直到日本願意無條件投降為止,且日本必須於戰後歸還所佔領的太平洋地區島嶼和中國之領土,另外也承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讓朝鮮自由獨立。 自從1944年開始,日本持續在西南太平洋所爆發的馬利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與菲律賓戰役 (1944年-45年)遭遇失敗。在1944年7月日本失去塞班島後,曾聲稱菲律賓將是決戰地點的陸軍大將小磯國昭取代東條英機其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職位。1945年上半年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主導下,盟軍開始計畫攻佔日本列島外圍的硫磺島和沖繩島等地,之後同盟國也隨即策劃沒落行動並將沖繩島視為入侵日本本土的中轉區(Staging area)。另一方面原本從1941年開始蘇聯僅將40個師的兵力駐紮於亞洲地區以和日本的關東軍抗衡,但是德國戰敗後蘇聯開始悄悄將原本於歐洲戰場上的部隊重新部署到遠東邊境。 在進逼日本本土的同時,盟軍潛艦在太平洋的巡邏行動以及於日本近海實施的飢餓行動成功摧毀日本的商船船隊。由於日本本身並沒有出產足夠的天然資源,使得工業生產必須依賴其所佔領的滿洲、東亞地區以及荷屬東印度來進口原料物資,特別是石油等重要原料主要是依賴海外運輸來供應部隊需求。同盟國部隊除了摧毀日本的運輸船隊外,同時自1944年11月開始美軍部隊也針對日本本州的工業地區展開大規模戰略轟炸,期望能夠藉此瓦解日本於戰爭時期的經濟發展,這些軍事行動也確實迫使日本對於煤、鐵、鋼、橡膠和其他重要物資的生產量只剩下戰爭爆發前的一部分。 蘇聯想法 早在1943年11月到12月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蘇聯便同意在擊敗納粹德國後便會參加對於日本的作戰行動。而於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美國則表示願意作出種種讓步,以確保蘇聯能夠實現在德國投降後3個月內、另外向日本宣戰的承諾,這使得蘇聯政府對於日本的提案並沒有想過其必要性。就遠東政策來說,蘇聯更加重視其國土自身的安全議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未來是否能夠不受限制地進出太平洋。蘇聯首要目標計畫從太平洋沿岸全年無冰區的海參崴等地分別從空中和海上封鎖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期望能夠藉由獲取當地領土從而確保能夠自由進出拉彼魯茲海峽。蘇聯的次要目標則是佔領租賃使用的東清鐵路、南滿鐵路、大連和旅順口區等地。 為此史達林和莫洛托夫一方面繼續與日本進行談判討論,讓日本片面地希望蘇聯能夠進而協助戰爭往和平發展。同時在與美國和英國的外交往來中蘇聯則堅持要嚴格遵守《開羅宣言》,並且重新肯定雅爾達會議中盟軍根本上不接受與日本單獨或有條件和平投降的承諾,這也意味著日本必須向所有同盟國宣布願意無條件投降。而為了能夠延長戰爭繼續進行,蘇聯多次反對同盟國嘗試取消這項要求的想法。這使得蘇聯能獲取更多時間將部隊從西線轉移到太平洋戰場上,並且準備向滿洲國、內蒙古、朝鮮、庫頁島、千島群島等地發起進攻,甚至期望能進一步從留萌市開始佔領北海道當地。而雖然在5月和6月期間,駐葡萄牙和瑞士的軍官便向日本警告說蘇聯正在準備對日本作戰的情報;同時如淺井勇中佐等海外武官助理也趕緊返回日本,向日本關東軍總司令部報告蘇聯開始透過西伯利亞鐵路將部隊運往遠東地區。然而由於軍方與外務省彼此之間並沒有分享情報的慣例,這使得外務省在談判時並沒有將這些報告結果列為考慮因素之一。 曼哈頓計畫 1939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利奧·西拉德交給美國總統羅斯福信件,內容警告德國可能已經在研究並嘗試開發出核子武器,因此要求美國必須盡快資助相關研究並且發展核子武器。羅斯福同意這項要求並且發起被列為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劃,由萊斯利·格羅夫斯(Leslie Groves)中將負責研究計劃的管理、由羅伯特·奧本海默負責提供相關技術的研究方向。最後在1945年7月16日時,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在三位一體核試成功爆炸。 當曼哈頓計劃即將結束之際美國軍方高層也開始考慮如何使用原子彈,為此格羅夫斯成立目標選定委員會並先後在1945年4月和5月間制定出炸彈的目標清單。為了能夠針對原子彈所造成的損害進行準確的評估,這些被規畫為可能的轟炸城鎮被要求過去不曾遭到美軍戰略轟炸。最後委員會選出18個日本城市作為原子彈的轟炸目標,其中依照順序由上到下分別有京都市、廣島市、橫濱市、小倉市和新潟市等地。但是由於美國戰爭部長亨利·劉易斯·史汀生過去渡蜜月時曾拜訪京都當地,並且知道此地對於日本文化和歷史上的意義,在其強烈堅持下京都從轟炸名單中遭到去除。 5月後繼任成為美國總統的哈瑞·S·杜魯門批准組建臨時委員會(Interim Committee),其任務便是作為一個諮詢小組向杜魯門報告有關原子彈的最新情況。臨時委員會成員包括有喬治·L·哈里森(George L. Harrison)、萬尼瓦爾·布希、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卡爾·泰勒·康普頓、威廉·克萊頓和拉爾夫·奧斯汀·巴德(Ralph Austin Bard),另外還包括有奧本海默、恩里科·費米、歐內斯特·勞倫斯和阿瑟·康普頓等科學家擔任顧問一職。在6月1日的報告中臨時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應該在沒有事前警告或者演習的情況下,盡快使用原子彈攻擊被許多工廠工人居所包圍的兵工廠。然而臨時委員會其主要的任務並不包括規劃原子彈的使用,而是將重點放在原子彈轟炸後應該如何處理其後續效應。隨著許多科學家在參與該計畫並且提出自身看法後,臨時委員會根據弗蘭克報告書(Franck Report)的內容重新審視炸彈的使用問題。在6月21日的會議上,臨時委員會重申除了使用原子彈結束戰爭外,美國並沒有其它方案能夠選擇。 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6日至8月2日期間,同盟國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召開波茨坦會議,與會者及各國代表分別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史達林、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期間由於政黨輪替改為艾德禮)和美國總統哈瑞·S·杜魯門。雖然波茨坦會議主要是商討戰爭結束後歐洲事務的處理事宜,但同盟國也在會議上討論針對日本戰爭問題這一部分。在會議進行前杜魯門便已經獲悉原子彈於三位一體核試驗中獲得成功,並且將武器的開發訊息與英國代表團討論這項訊息。然而原子彈測試的成功也讓美國代表團重新考慮蘇聯參與對日本作戰的必要性,並且就德黑蘭會議與雅爾達會議中所給予的承諾是否明智引發討論。最後美國代表團認為首要考慮的事情是如何縮短戰爭並減少美軍傷亡,而這與蘇聯可能干涉地區的發展應該被歸類為2件事情看待。但美國代表也擔心蘇聯可能會推翻雅爾達會議中的協定而加以佔領他處領土,而之後可能付出的傷亡代價便可能難以估計,並且擔憂蘇聯可能會要求如同德國戰後處理一般在日本劃分勢力範圍。而在波茨坦會議中蘇聯代表團也提到近衛嘗試展開談判的事情,對此英國與美國代表仍要求蘇聯必須遵守對日本宣戰的協議,而蘇聯代表則表示會將日本所提的條件擱置並且繼續執行同盟國的協定。不過杜魯門在會議中也始終不向蘇聯領導人史達林透露美國已經獲得高殺傷力新武器的消息或者暗示,然而美國此時並不知道蘇聯情報部門早在曼哈頓計畫初期階段便已經滲透到其中。但雖然史達林很早就知道原子彈的存在,但是對於其研發與使用的可能性並沒有留下太深印象。 後續攻擊 在廣島遭到嚴重破壞2天後東京已經收到許多詳細報告,但同一時間日本政府也召開舉行會議重新審視國際局勢的變化。另一方面由於事前便得知美軍擁有原子彈的消息,使得史達林決定繼續按照原定計畫來準備對日本的作戰。8月8日晚間10時蘇聯突然向日本駐莫斯科大使佐藤提交宣戰書,2個小時後蘇聯紅軍隨即發動攻勢八月風暴行動入侵朝鮮、滿洲與其他中國東北地區,此外也針對千島群島發起登陸行動。然而為了報復過去旅順會戰日軍偷襲的行為,蘇聯故意不向佐藤提供電報設施來通知蘇聯的宣戰宣言,甚至還切斷大使館與東京的電話線路。一直到8月9日凌晨4時,日本政府才從從莫斯科的電台廣播中得知蘇聯已經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向日本宣戰的消息。 美國投下原子彈轟炸廣島以及蘇聯入侵滿洲的「雙重衝擊」對總理鈴木和外務大臣東鄉茂德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兩人一致同意日本政府必須立即結束這場戰爭。但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高階將領則忽視相關情報內容並且嚴重低估蘇聯部隊所發起的攻擊規模,在主張展開決戰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大將支持下,陸軍決定準備於日本實施戒嚴並且停止任何爭取和平的嘗試作為。對此昭和天皇命令木戶幸一迅速控制社會局勢,並且提到:「蘇聯已經宣戰,今天開始對我們採取敵對行動」。 上午10時30分日本政府召開軍事參議官會議,其中在這之前與天皇討問過後的鈴木表示日本不可能繼續進行戰爭。東鄉茂德則說日本可以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文內容,但是同盟國必需保證天皇的地位。海軍大臣米內大將則表示必須盡早提出相關的內容請求,否則日本政府將不能獲得更好的待遇籌碼。上午11時後不久,會議中隨即傳來消息指出九州西海岸的長崎市也已經遭遇美軍博克斯卡投擲第二顆原子彈胖子。等到會議結束時,軍事參議官會議大致分裂為3人對3人的場面。鈴木、東鄉以及米內贊成東鄉所提出以《波茨坦公告》為基礎,另外向同盟國提出1個附加條件的作法;而阿南、梅津美治郎和豐田海軍大將則堅持同盟國必須進一步修改《波茨坦公告》的內容,並且要求由日本自行解除武裝、自行就戰爭罪行來進行懲處,而同盟國部隊也必須承諾不會佔領日本本土。 軍事政變 1945年8月12日晚上,陸軍少校畑中健二與同在軍事課工作的宮石秀丸上校、井田正孝中校、竹下正彥中校(阿南的妹夫)和稻葉正夫中校向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表示希望支持陸軍部隊發起政變來組織新的內閣,並要求盡可能避免日本接受表《波茨坦公告》的條款內容。但阿南拒絕表示是否會幫助青年軍官發起軍事政變,這讓期望能夠獲得強力支援的政變成員只能夠獨自繼續規劃政變的相關內容。8月13日和8月14日上午畑中花了不少時間聚集同樣理念的人士,並且向陸軍省的上級幹部尋求更多支持以完善政變計畫的內容,但仍只成功吸引少部分高級軍官與部隊成員願意支持政變計畫。 在8月13日至8月14日晚上決定是否投降的會議結束過後,包括阿南在內的高級軍官另外聚集在旁邊的房間商討藉由政變的方式來避免日本接受投降的可能性,其中一部分支持本土決戰想法的軍官甚至以「神州不滅」為由認為必須立刻發起政變。河邊虎四郎中將則建議所有的高級官員依照「軍隊到最後仍按照帝國的決定進行」的想法,共同簽署協議來表示堅持執行天皇所下達的投降命令。之後包括阿南、杉山元、梅津美治郎、土肥原賢二、河邊虎四郎、河邊正三和若松唯一等在場出席的所有高級軍官都簽屬這項協議,這向書面協議也意味著除非作為陸軍領導者的阿南宣布發起軍事政變的特殊情況外,否則所有高級軍官都應該反對自己底下的部隊試圖在東京發起政變行動。 其中為了應對畑中可能發起的軍事政變,駐紮於皇居警備周圍的近衛師團的兵力增加1倍來提供額外的保護。然而畑中與椎崎二郎中校共同說服近衛第1師團步兵第2聯隊司令芳賀豐次郎上校同意他們的行動,並且欺騙後者表示包括阿南、梅津、東部軍指揮官和各近衛師團都決定參與這項計劃。畑中還前往東部軍司令官田中靜壹的辦公室試圖說服他也加入軍事政變,但田中拒絕這項提議並且下令畑中立即返回軍營內。8月14日晚上9時30分左右畑中決定實施政變計劃,本來畑中希望在佔領皇居後便能夠宣告軍事政變展開,之後其餘的部隊將會受到鼓動而起來反對投降。在願意共同合作的部隊陸續布署到指定位置之後,畑中和他的同謀決定在凌晨2時首先由近衛師團接管皇居事務。而大約在同一時間阿南則決定當天早晨切腹自殺,並且留下消息表示:「以一死來謝大罪。」但歷史學家對於其自殺的理由是由於引導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落敗,或者是因為參與軍事政變一事等理由仍然並不清楚。 凌晨1時後不久,畑中和其所領導的士兵便已經包圍皇居周遭。畑中、椎崎中校和上原繁太郎隊長隨機前往森赳中將的辦公室,並且要求正在與其妹夫白石通教討論的他一同參與軍事政變的行動。但是森赳隨即表示拒絕合作協助政變進行,為了避免作為近衛第1師團師團長的森赳命令停止政變行動,畑中與上原兩人隨即殺死森赳與白石。之後畑中便直接取用作為師團長的森赳公文印章,來授權近衛師團執行先前與其他政變領導者所擬定偽造的命令《近衛師團第584號戰略命令》,並以「保護天皇」為名義大幅增加佔領皇居和宮內廳部隊的兵力,而原本皇居警界的警備部隊則被迫解除武裝並且將所有出入口封鎖起來。當天晚上,以畑中為首的政變部隊俘虜並拘留了18人,其中包括宮內廳的工作人員以及日本放送協會派往為投降演講錄音的工作人員。 政變部隊在畑中領導下開始尋找宮內大臣石渡莊太郎、內大臣木戶幸一侯爵以及所保管的錄音內容,但由於面對盟軍炸彈轟炸實施的停電(Blackout)作法、皇居古老的房間布局以及成員本身並不熟悉環境,使得搜查數個小時後始終沒有獲得任何成果。此外雖然政變部隊成功找到負責保管《終戰詔書》的侍從長德川,而畑中也威脅用他的日本刀將其剖腹,但德川則撒謊告訴政變成員說他並不知道錄音唱片或者其他2名男子的下落。在搜索期間政變部隊也切斷大部分的的電話線線路,藉此斷絕皇居內部被困的人員與外面世界之間的通訊。大約在同一時間,另一組以佐佐木武雄(佐々木武雄)上尉為首的政變部隊則前往位於橫濱的總理辦公室,在這之前迫水久常則在暗殺部隊抵達前數分鐘逃離鈴木,之後政變部隊在發現辦公室並無人員後掃射辦公室的機器並且放火焚燒。之後部隊隨即前往平沼騏一郎的莊園嘗試暗殺本人,但平沼則經由側門成功逃脫出去後使得政變部隊只好燒毀他的房屋洩憤。這次事件也導致鈴木在之後8月的其餘時間都要求隨時有警方保護自身安全,同時每天晚上也不斷變換居所休息。 大約凌晨3時,畑中從井田正孝中校得知東部軍即將前往皇居以阻止軍事政變,並且建議應該要放棄政變展開。之後畑中試圖懇求東部軍參謀長高島辰彥允許政變部隊在日本放送協會電台上播放至少10分鐘,期望能夠藉此來向日本人民解釋軍事政變所要實現的目標以及緣由,但是這項提議仍然被高島辰彥所拒絕。近衛第一師團步兵第二聯隊司令芳賀豐上校在發現絕大多數部隊實際上並沒有支持軍事政變後,他下令畑中立刻離開皇居。然而一直到凌晨5時以後政變部隊才結束針對重要人物與《終戰詔書》的搜索作業,而畑中少校則組隊前往日本放送協會的工作室並以武力威脅工作人員提供廣播時間來讓他解釋整起政變行動。在數個多小時後,畑中才接到東部軍的電話並且放棄軍事政變的計畫,在召集所有參與計畫的軍官後便從日本放送協會的工作室離去。 黎明時分,田中在得知皇居已被政變部隊佔領後立即前往皇居和其他參與的成員會面。隨即訓斥參與軍事政變的行為違反日本軍隊自身的精神,並且說服部隊返回軍營重新安頓。早上8時整起軍事政變已經完全結束,雖然政變部隊在當天晚上絕大部分時間成功控制皇居,但是最終仍然沒有找到《終戰詔書》的錄音唱片。之後畑中和椎崎中校則是在街頭投擲傳單解釋軍事政變的動機和行動內容,到了8月15日早上大約11時畑中少校則以自己的手槍自殺,而椎崎在以匕首刺傷自己後也隨即舉槍自盡。而畑中在他的口袋中則收藏有自己寫的絕命詩:「聖世烏雲散,我心無所悔。」 投降之後 在確認戰爭已經終結的消息後,同盟國的平民和軍人對此都感到極為高興,許多盟國國家在8月14日和8月15日期間開始於各地舉辦許多慶祝對日戰爭勝利的活動。其中阿爾弗雷德·艾森士塔特便拍攝著名的照片《二戰對日勝利紀念日的熱吻》(V-J Day in Times Square),內容為一名美國水兵在時代廣場當眾親吻另一名女子;另外同樣在澳洲慶祝戰爭結束的同時,當地記者同樣拍攝人們歡樂慶祝的照片《跳舞的人》(Dancing Man)。但與此同時,蘇聯政府在與美國的談判中透露自己希望能夠佔領北海道當地。但不同於美國允許蘇聯佔領東德和北朝鮮並且掌握當地的發展,這項佔領日本內陸的計劃受到美國總統哈瑞·S·杜魯門的反對。1945年8月14日,朱德彭德懷電陳蔣,公開表示抗拒統帥部8月10日給予該軍駐防待命之命令,8月15日朱德又自稱「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致電岡村寧次(日本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飭其命令所屬日軍向該軍投降。8月16日,蔣中正致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8月17日下午5時32分,接獲岡村寧次之覆電。 8月19日時,日本官員前往馬尼拉會見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並簡要地聽取其佔領日本的計劃安排。8月28日150名美國軍事人員抵達神奈川縣的厚木市進行佔領準備,而美國海軍第三艦隊也進駐東京灣內,自此進入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時期。而在同一天,蘇聯紅軍也宣布蘇聯政府已經佔領千島群島。隨後以密蘇里號戰艦為首、載著美國海軍陸戰隊第4團(4th Marine Regiment)的船隻也陸陸續續抵達神奈川南部海岸,其他同盟國工作人員也在之後陸續前往日本任職。8月30日麥克阿瑟也抵達東京都進行訪問,並且隨即發布數項法律來維持日本的社會上秩序,這包括有同盟國人員不得毆打日本人民以及不得爭奪日本本身稀少的食物原料等。另外同盟國最初也嚴格限制日本國旗和旭日旗的懸掛場合,要求個別人士和都道府縣必須在申請過後才能夠使用旗幟,這項限制一直到1948年才被部分取消。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後,各國社會對於第一次於廣島市和長崎市進行的原子彈任務其倫理道德問題進行爭辯。原子彈這項新型武器的投入隨即造成日本近20萬名人喪生,以及大量平民分別受到嚴重程度不同的傷害,而2處當地建築物與其他基礎設施也嚴重遭到破壞。另外在原子彈爆炸之後,被爆者以及之後繼續生活的人們則持續受到放射線的影響,這也讓社會大眾開始質疑原子彈爆炸來促成日本投降的決定,是否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戰後處理 一直到1947年為止,所有被英國與美國等西方盟軍囚禁的戰俘陸陸續續被遣返(Repatriation)回到日本。但一直到1949年4月為止,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的關係使得超過60,000多名日本戰俘仍出於各種原因留在中國。其中有數千名日本軍成員以及滿蒙開拓移民在華北方面軍高層與山西國民革命軍軍閥閻錫山達成秘密協議後,為了復興大日本帝國並且再次佔領中國而編建成為閻錫山部隊中,另外中共軍隊也接受日本戰俘並使其加入八路軍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另外包括富永正三在內的日本戰俘則一直到1950年代末期才被遣返回國。但另一方面日本投降也意味著日本後勤需求更加龐大,其中在日本投降時有超過5,400,000名日本陸軍士兵及1,800,000名日本海軍士兵遭到盟軍俘虜。而如果同樣以投降當天做為計算標準的話本,於日本本土服役的軍職人員總人數為4,335,500人,另外布署於海外地區的軍人還有3,527,000人。龐大的軍事人員數量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的基礎設施,以及1946年時日本本土爆發的嚴重飢荒,這些都使得同盟國對於日本戰俘和一般平民的生存問題更為複雜化許多。 在戰爭結束之際,蔣介石反對分區佔領日本,放棄戰爭賠款,反對罷黜天皇,200多萬軍民即行遣歸日本。日本在中國戰區滯留了總數在200萬以上的軍隊和日僑。蔣介石政府除了將岡村寧次等200餘戰犯盡數無罪釋放外,還迅速遣返日本在華軍民。據統計,共有2711951人被遣返,其中軍人有1231251人,平民1480700人。在遣返過程中,允許日本官兵與僑民攜帶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僑民可帶1000日元,軍官可帶500日元,士兵可帶200日元的現款。「與其他從南洋各國返日的人相較,從中國返日者的行李的確太多了」這是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所承認的。國民政府在糧食供應上也有安排。據估計,三個月內為日本俘僑提供的糧食多達128.2萬余大包,如果按當時每包8000元計算,共需款102.574億元。為了迅速遣返日本在華軍民,國民政府方面撥出了80%的船舶和70%—80%的列車,以致國內的緊急運輸活動都受到了影響。 不過雖然日本政府已經簽署了《降伏文書》並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實際上美國等47個國家與日本之間戰爭的正式結束則一直到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為止。其中受到中國代表權的爭議問題,已經遷往臺灣的中華民國則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同一天另外簽署了《中日和約》。蘇聯則由於南千島群島的領土歸屬問題而拒絕簽署《舊金山和約》,在經過多次談判後才於1956年與日本簽署了《日蘇共同宣言》,兩國才正式回復之間的和平關係。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受限於當時普遍不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使得一直到1972年中國與日本已經恢復正常外交關係後才另外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另外一直到1946年以前,亞洲和太平洋偏遠地區仍然有日軍部隊堅持繼續作戰而不願意投降。而之後一些太平洋小島嶼上仍然有部分日軍部隊仍然堅持游擊抵抗並拒絕投降,其中部分人士認為投降消息是敵方的宣傳行為或者堅持繼續執行先前下達的任務內容,另外也有些人士則從來沒有聽聞過日軍投降的消息。例如1972年時於關島持續游擊抵抗的橫井莊一被人發現,以及在1974年分別於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繼續執行作戰命令的小野田寬郎與史尼育唔才被發現並分別送回日本和臺灣。由於在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多年仍然有部隊成員尚未遣返送回日本,這使得日本政府往往透過表揚戰鬥經歷並頒發勳章的方式來「挽回信譽」。另外有些日軍部隊成員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還被捲入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或法越戰爭等軍事衝突中,甚至有2名日本軍人之後選擇加入共產主義的游擊隊,一直在泰國南部戰鬥至1991年才被發現。 盟軍統治時期 在9月2日雙方於密蘇里號戰艦正式簽署《降伏文書》後,美國政府批准《美國對日本投降後初期政策》(US Initial Post-Surrender Policy for Japan)來作為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時期的指導準則,然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這之前仍然表示:「戰爭尚未正式結束,我們也還沒宣布停止所有敵對行動。」實際上所謂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也幾乎是由美國軍方所主導著,並且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擔任駐日盟軍總司令一職。其中美國認為盟軍佔領時期的優先項目之一是另外起草一部新的憲法,並且藉此來解散過去日本自1868年1月3日明治維新所確立的天皇「統治」架構。1946年11月3日,以《波茨坦公告》為主要構架而成的《日本國憲法》正式公布;而在美國協助下依照此憲法也另外架構新的日本國政府,來取代過去持續統治77年的大日本帝國。但雖然先前昭和天皇為因應美國要求而發布《人間宣言》,聲明中否定天皇為現人神的身分而只是作為一個日本的國家象徵。然而為了不觸及日本自身的國家尊嚴議題,在新制定的《日本國憲法》仍賦予天皇在行政機構仍有其工作職責。 此外盟軍也開始隨即著手調查有關日軍戰爭罪行這一部分,其中包括有南京大屠殺、人體生物武器試驗、勞役或虐待戰俘以及慰安婦問題等。但許多日本民眾擔憂天皇可能會面臨針對戰爭罪刑的審判,甚至可能因而如美國政府所主張的取消日本天皇傳統所擁有的地位。不過在1945年9月底麥克阿瑟將軍在與日本天皇裕仁會面後,裕仁表示自己願意承擔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罪行,但是這項懲處天皇的提議則被同盟國所拒絕。自1946年1月19日開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進行有關戰爭罪刑的起訴程序。之後於4月29日時宣布針對日本重要軍事指揮官與政府領導高層提出戰爭罪刑的控訴,在經過法官審判處理後於11月12日執行判決結果。其中包括前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駐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木村兵太郎、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參謀軍官土肥原賢二、前日本首相廣田弘毅、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與第14方面軍 (日本陸軍)參謀長武藤章等人被判處死刑,另外還有16人則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不過後者絕大部份人在1955年日本重新獲得主權後得以假釋出獄。1978年時,有14名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為甲級戰犯者被允許供奉在靖國神社內,這使得之後有關靖國神社的參拜行為往往導致激烈的政治爭議。
{'wikidata_id': b'Q6540361'}
闵刚侯 閔剛侯(1904年-1971年8月18日),江蘇南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副部長。 生平 閔剛侯1925年任《新聞報》記者。1928年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就讀,1933年畢業。1935年赴日本留學,在九州帝國大學攻讀法學。1937年回國後在上海從事律師事業。同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委。抗日戰爭期間前往重慶,在重慶負責救國會工作,曾任戰時書報供應所副所長,並任教於朝陽大學。抗戰結束後回到上海繼續擔任律師,並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委員、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副部長,民盟中央常委、組織部長、秘書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1971年8月18日,閔剛侯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1971年8月21日,全國政協機關、民盟中央機關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為閔剛侯舉行了告別儀式。
{'wikidata_id': b'Q11202860'}
七日殺 故事 故事發生在核子三戰後,該戰爭幾乎毀滅了整個人類文明,可居住的地方只餘下亞利桑那州納維茲加尼縣(Navezgane)等地,玩家是戰爭的倖存者,必須通過尋找避難所、食物和水來生存,同時也要收集物資以抵禦因原子塵而出現的喪屍。現在遊戲除了生存下來外沒有其他實質目標,開發人員暗示指將來會在更新中添加故事情節。 遊戲玩法 在遊戲一開始時,玩家的角色會在納維茲加尼縣隨機生成或於預設地點生成,目的為盡可能生存得越久越好,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喪屍會變得更加強大和更具侵略性。玩家可以創建、破壞和操縱物件,但要注意的是必須有如樑柱或牆等支撐物才能建造建築物,否則該建築物可能會倒塌。遊戲基於體素,允許玩家在物理模擬環境內作簡單的物品建造或破壞。 遊戲的遊玩重點是讓玩家嘗試在夜裡生存,但遊戲的日夜循環制定喪屍在白天虛弱遲緩,在夜晚卻富侵略性和動作迅速。另外,玩家操控的人物需要經常進食和喝水,而正在使用的物品會隨著時間而耗損,所以玩家需要尋找或製造新的工具,同時玩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房子或者破壞現有的房屋以收集材料來建造堡壘以保護自己。除此之外,玩家也可以使用遊戲內有的潛行或誘導系統來避免與喪屍作不必要的衝突,但要注意的是手持生肉或有氣味的食物會吸引到喪屍的注意。《七日殺》的喪屍可以攀爬,挖土,摧毀牆壁和門,玩家可以通過直接動武或製造陷阱來保護自己的堡壘以達到生存的目的。 多人模式 多人模式可以在由其他玩家開創的伺服器裡遊玩,讓許多玩家在同一個世界上進行互動或交流,根據開創者的模式選擇(生存、創造),伺服器裡的玩家可以是互相合作或敵對。而單人模式則採用區域網路,玩家可以與連上自己網路的人遊玩,同時模式也支援廣域網路。《七日殺》的多人模式伺服器只能在Windows或Linux的系統上運行。 開發 截至2013年8月11日,《七日殺》的開發仍在進行,8月15日The Fun Pimps在Kickstarter上開設的籌款活動結束,1天後遊戲的Windows Alpha版開始給予於Kickstarter和PayPal預購的人。The Fun Pimps預計於2014年5月正式發行Windows PC版,而Mac和Linux版的發行日期為前者的稍後。在發行Alpha 1.1版本的2013年9月13日,Mac版本正式公開發售。《七日殺》也在Steam上得到認證,它在23天內獲得超過75,000票,8,340個追隨者和8,700次收藏,同時還曾經登上Steam Greenlight的第一名。 Alpha版 《七日殺》的首個版本Alpha 1.0隻給予於Kickstarter和PayPal預購的人。第一個向公眾公開的Alpha 5.0版於2013年12月13日以搶先體驗的方式在Steam上市。The Fun Pimps於2014年4月4日發布遊戲的Alpha 7.8版,4天後發布它的下一個版本Alpha 7.9,同月19日再發放Alpha 7.10版。Alpha 8版於2014年5月7日發布,該版本更新了殭屍的動畫視覺效果和改正了地形錯誤,3個月後的14日,The Fun Pimps發放添加了隨機生成的世界和新的光影效果的Alpha 9版。2014年11月22日發布的Alpha 10版則增加了新的角色創作系統和殭屍部落等。Alpha 11版於2015年4月2日發放,開發人員在該版本中將遊戲引擎更新至Unity 5。2015年7月3日,Alpha 12版向公眾公開。現時《七日殺》最新的版本為於同年12月12日發放Alpha 13版。 2016年4月,訴說遊戲宣布將推出《七日殺》的PlayStation 4和Xbox One版本,2個月後,該兩個版本正式公開發售。
{'wikidata_id': b'Q14753828'}
唐人 唐人為華人的稱呼之一,常被用來稱呼漢族。「唐人」一詞源自唐朝,原指唐帝國的屬民。明朝之後,得知國外有稱中國為唐人的異稱,於是出現海外移民稱唐人的現象「華人」取代了「唐人」一詞。清代的客家人,閩南人與廣東人在移居海外時,常會稱自己為「唐人」,或稱來自「唐山」,因此這些移民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受到了中國民族主義及中華民族思想的影響,「華人」的稱呼被廣泛使用,使得「唐人」一詞有式微的傾向。 歷史 在唐朝之前,「秦人」與「漢人」等詞被用於稱呼漢族或其後裔。 到了唐代,由於舉國文化的開放程度有所提升,中國漢人與外國通商日益頻繁,再加上其國力的強盛,使得大唐帝國的一切在海外均被以「唐」字加稱,如「唐人」、「唐語」、「唐字」、「唐山」等等,並延續至今。當時的文人沈亞之在「進士策問」中,就以「唐人」來稱呼中國人。《新唐書》、元代《島夷志略》、《明史》等書皆有使用過「唐人」作為當時中國漢人之稱呼。 日本直到安土桃山時代,仍以「唐土」或「唐國」來稱呼明朝。清代康熙年間,王士禛任職禮部之時,荷蘭與暹羅(大城王國)等國家仍然稱呼中國人為「唐人」。 海外僑民代稱 以粵語和閩南語等承接了唐代漢語部分特徵之語言為母語的族群在移居到中國海外之後,往往以「唐人」自稱,也因此使得「唐人」成為在華人在海外的代稱,而「華人」一詞在這些地區普遍不如「唐人」常用。「唐人」一詞不同於其他包含中國籍人士(一般被稱稱為「中國人」)的廣義稱呼,在大中華地區亦沒有類類似「唐人」的自稱或他稱的使用習慣與慣例。 另一種說法是「唐人」為明清時時期流亡至外國的華人,而在中國的漢族則被稱為漢人,但這時期的「唐人」大多數已同化並融入當地社會,或於流亡之後回到中國。 一些國家,如日本等國,直到近現代仍稱中國人為「唐人」,而此稱呼約以19世紀中期之後開始盛行。20世紀後,「唐人」之稱呼雖普遍不如「中國人」、「華人」常用,但仍見於各國地名,例如「唐人街」 (China Town,直譯「中國城」),並普遍應用於海外華人(廣府人占多數)。 由於歷史原因,印尼官方一直稱呼華人作「Orang Cina」,直翻為「支那人」,此一稱呼被當地華人普遍認為是一種歧視的象徵。為了修補及改善與當地華人的關係,印尼政府於2014年頒布法令,改稱華人作「Orang Tionghoa」,「Tionghoa」發音取自於福建話的「中華」。
{'wikidata_id': b'Q28418708'}
女性人名 女性人名,婚前所用的又可稱閨名。 由於全世界大部份的民族都是以父系制度為主,女姓婚後往往會更改姓名。歐洲的傳統,女性婚後要從夫姓,不再用娘家的姓氏,現在西方女性大多數仍保留此傳統,但一些已婚女性已拋棄此傳統繼續使用原姓不從夫姓。 東亞古代女性甚少在社交場合使用本名(大名),很多女性的本名只有親人知道。通常用父姓加上「氏」,稱「某氏」做為名字。中國古代的已婚女性為了與同姓區別,通常會加上夫姓後稱做「某某氏」。 東亞 東亞文化圈尤其是中國古代女性不使用名字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女子不用出仕做官,有些也沒有取大名,或取了大名後沒有在公眾場合使用而不為人知。實際上,女性與男性一樣會有完整的姓名。有些出身較好的女性甚至有字、號。由於女性不用出仕做官,加上近古禮教對女性行動的限制增加,女性少出席社交場合,大名、字就甚少使用。同時,中國有避諱的傳統,直呼其名是為禁忌。平日通常只有親人稱呼的小名或排行,外人則只稱某小姐、某姑娘、某氏等。特別是結婚以後,閨名大多隱去不提。如小說《紅樓夢》中的描述,秦可卿在賈府只稱秦氏,夫家無人知曉她的本名。有些會以夫姓稱呼為某嫂、某大媽,某某家的,或以父姓加上稱謂、封號為某夫人、某孺人等,名字依然甚少為外人所知。 朝鮮半島、琉球的女性也常是只記載姓氏,即使有記載名字,也有很多只是乳名、小名,不一定會記載大名。於是後人就把一些只有記載小名、乳名的女性與姓氏連稱作為她們的姓名。日本、越南則較多女性有記載全名。傳統上有些女性因為本名與夫家長輩雷同,為了避諱而在婚後改名,如日本雍仁親王妃勢津子本名松平節子,由於與婆母貞明皇后(本名九條節子)同名而改為日語同音的勢津子。也有一些地區有給進門媳婦另取號的習俗,女性嫁進夫家後會由夫家長輩取號,有些家族還有規定號的輩字。 夫姓 中國早期未有冠夫姓的習俗。一個例外是女性加上丈夫的姓氏以示與別的同姓更多區別,但這並非「從夫姓」。從稱謂的使用可得知:中國古代女性以本身的姓氏加在稱謂之前,例如張姓女子與李姓男子結婚後,被稱為「張夫人」,而非「李夫人」,其他稱謂亦是如此。但魏晉南北朝起有了冠夫姓的稱呼方式,如《世說新語》就曾經稱謝道韞為「王夫人」,此後兩種方式並存,並通用於朝鮮、越南、琉球等地,至近代始完全以西式稱謂稱呼已婚女性。 東亞女性自古均無棄本姓改夫姓,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仿效西方傳統,規定女性婚後須棄用本姓從夫姓。女性保留本姓通常是因為丈夫入贅改姓,如小淵優子。日本法律不承認夫妻異姓的婚姻為合法婚姻,這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爭議,有部分日本人支持夫妻異姓的婚姻合法化。參見:日本夫婦別姓問題。例如,安倍晉三的妻子安倍昭惠,就隨姓改姓安倍。 中國大陸、朝鮮、韓國、越南法律規定夫妻除非結婚前原本就同姓,否則結婚後不能改動成同一姓氏,必須保持夫妻異姓。例如,金正恩的妻子李雪主姓李,金正恩的母親高英姬姓高。姚明的母親方孝悌姓方,姚明的妻子葉莉姓葉,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姓彭。 台灣、香港、澳門、海外華人在20世紀初期至中期不少人則用「夫姓+本姓」作為婦女婚後的姓,如方瑀嫁給連戰以後叫「連方瑀」,但現在台灣因民法的修正,以及社會認為冠夫姓顯得守舊俗氣,同時女權主義興起,男女平權觀念已成主流,女性已少有妻從夫姓案例(如連方瑀、蔣方良、蔣宋美齡、蔣方智怡等)。香港在正式場合中冠上夫姓的女性多為政府官員或名門望族的女性,例如曾鮑笑薇、陳馮富珍、陳方安生、范徐麗泰、葉劉淑儀、羅范椒芬、周梁淑怡、梁劉柔芬、林鄭月娥等,然而其等之英文姓氏則按照英國習俗完全使用夫姓而放棄原有姓氏並後綴「太太」稱謂。 替代的名字 有些女性有字或號流傳下來,人們就加上姓氏,用以稱呼她們。如衛皇后,字子夫,稱衛子夫。趙皇后,號飛燕,稱趙飛燕。楊貴妃同樣以號,稱為楊太真。 有爭議的名字 正史中沒有記載許皇后、太平公主的名字。有人依據許皇后的上疏內容認為她名許誇。同樣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內容認為太平公主名李令月。 杜撰的名字 現代文藝作品中,一些女性被杜撰的名字,與她們兄弟姐妹的輩字類似。唐太宗皇后、長孫無忌妹妹長孫氏被稱為長孫無垢,唐高宗寵姬、賀蘭敏之的妹妹賀蘭氏被稱為賀蘭敏月,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堂姐虢國夫人被稱為楊玉瑤。電視劇《洪武三十二》中,虛構了一位明朝公主——朱元璋之女、永暘公主朱櫻。朱櫻之名與朱元璋兒子所使用的「木」字的輩字相同,但根據朱元璋之女、南康公主名玉華,可知朱元璋女兒未同兒子使用一樣的輩字。實際上,歷代社會中,通常是家族中的男性取同一輩字,女性則沒有限制。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在提到某位公主、妃嬪時,往往會把她的封號、徽號做為她的名字。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被稱呼為「太平」,而《武則天》中,武則天則稱呼太平公主為「平兒」。《金枝慾孽》中,嘉慶帝一眾后妃的本名皆無載,編劇為她們杜撰的名字與她們的徽號相同。實際,中國古代社會中歷來有避諱的傳統,做為受冊封的命婦,以她們的名字做為封號或徽號是不可行的。 西方 西方國家妻從夫姓是一種歷史悠久常見的習俗,一直沒有什麼異議,直到20世紀下半葉才有不少女性主義者開始反對女性必須在婚後改從夫姓。在中世紀時,就有當女性是一個貴族階層的家族唯一繼承人時,則新婚女性保留娘家性不從夫姓,其新生子女也可能隨母姓以延續家族傳承的習慣,但是當時絕大多數西方女性結婚後都會從夫姓。 西方國家女子出嫁後從夫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習俗。從196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早期,伴隨著女性主義的進展,西方女士結婚後選擇保留其娘家姓氏,或者是用連字號形式顯示其婚後的名稱的百分點有輕微上升的趨勢。(在美國,少數女士仍保留其娘家姓氏。已婚女性的全名=妻子的名字+妻子的姓氏+丈夫的姓氏,例如希拉蕊的全名:Hilary Rodham Clinton,希拉蕊在1975年與比爾·柯林頓結婚後曾經長期不冠夫姓,直到1983年為丈夫能夠再次就任阿肯色州州長而籠絡保守派選民冠夫姓。)就算在一些家庭中,妻子保留了娘家的姓氏,但夫婦亦會為其子女給予父姓。在使用英語的國家,在傳統上,已婚女士都會被稱為 Mrs.[丈夫的全名]。不過近年來,更多會使用 Mrs. [妻子的名字] [丈夫的姓氏]。大體上來說,英美等國家的女性結婚後是否冠夫性,是可以由女性自行決定的。 在中古時期, 當一個低階級家庭的男士要娶高階級家庭中的獨生女,他只好入贅妻家隨妻姓。18至19世紀英國,女方遺產有時會令男士改變姓名。雖說對英語國家男士從妻姓是絕少數,但是有些男士仍然選擇作出此舉,例如加拿大的原住民,更罕有的例子是夫婦選擇全新的姓氏。 作為另外一個選擇,夫婦會採用雙姓。舉例來說,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男)與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女)結婚時,雙方姓氏改為Joliot-Curie,其中Joliot為男方原姓氏,而Curie則為女方姓氏(相信本例有男方凸顯「屬於居里家族」之意,且其子女仍然沿用Joliot為姓氏)。再比如生活大爆炸女主角凱莉·庫柯,在嫁給網球運動員萊恩·斯維廷後保留原姓而使用雙姓,改叫凱莉·庫柯-斯維廷。但是,有些人認為姓氏用連字號形式會變得過長累贅。妻子亦可以把她的娘家姓作為她的中間名,如Mary Jones嫁給了姓Smith的男人後,她可以被稱為Mrs. Smith,或者把娘家性作為中間名稱Mary Jones Smith。北歐的瑞典有40%的女性結婚後使用夫妻雙姓。美國則少一些。 從事演藝界的女性大多數在結婚後都不會隨丈夫姓氏,不光如奧黛麗·赫本、波姬·小絲、桑德拉·布洛克、妮可·基德曼等一線女演員和麥當娜·西科尼、艾薇兒·拉維尼等一線女歌手幾乎全都不從夫姓(少有的例外是選擇從夫姓的大衛·貝克漢姆之妻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即便是不出名者如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妻子—製片人艾瑪·托馬斯這樣的演職人員也多有不從夫姓者。此外、律師(如曾長期保留娘家姓的希拉蕊·羅德姆·柯林頓)、法官、教授(如《男性的終結:End of Men》一書的作者Hanna Rosin。)、科學家、作家、醫生、父系祖先顯赫的女政客(如本尼托·墨索里尼的孫女亞歷山德拉·墨索里尼、比爾·柯林頓的女兒切爾西·柯林頓等)等有公認成就的女性,都有很大比例的結婚後不從夫姓者。自1960年代末女權主義興起後,歐美國家每年有盡15%-20%的新婚女性選擇不隨丈夫姓而保留自己的姓氏。現在在美國和歐洲,也已有數量雖仍非常非常少但比以前有所增加的男性決定放棄自己姓隨妻子姓。 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雖鼓勵和讚許妻子結婚後不隨丈夫姓,但並不強制禁止妻子結婚後從夫姓。例如,列寧(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的妻子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如隨夫姓則應改為烏里揚諾娃)、史達林(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的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都保留娘家姓未從夫姓。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夫妻是同一姓氏的美國和歐洲,卻要比大部分夫妻不是同一姓氏的韓國、台灣女性結婚後繼續工作率要高,所以人們很難將是否從夫姓作為判斷一個國家女性社會地位的標準。 在某些國家的管轄權限(jurisdictions),妻子的姓氏會自動轉變為丈夫的姓氏以保其法律上的合法地位。現在女士可以容易地更改她的婚后姓名,而這個改變不再是違憲的了。 在某些地方,民事訴訟案及憲法的更改使得男士亦可以容易地更改婚後姓名,例如在英屬哥倫比亞。 曾經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而用婚前姓氏的女士,即使在婚後,她們亦不會從夫姓,以保持其訢舊著作對學術界所作出的貢獻。這個慣例在女醫生、女律師事務所及其他專業也很重要。 在過去的世紀,家庭的姓氏都會有一個特意的拼法。但因為識字率低,實際上很多家庭都未必能夠提供一個正確的姓氏拼法。很多時候,抄寫員、文員、部長或政府官員在記錄人名時,都會因應其發音而記下一個他認為可行的姓氏。因此,姓氏的拼法變得更多樣化。而官方記錄的姓氏拼法也漸漸成為各家庭的標準。 古羅馬 在古羅馬人命名習俗中,男性名字通常由個人名、氏族名和家族名,可能還有附加名。女性通常沒有個人名和附加名,使用父親氏族名的陰性形式(通常是-ia)。氏族名後會添加其父(婚後為其夫)的家族名。有兩個女兒使用「大」和「小」區分,超過則使用序數詞排序。母女同名亦會用「大小」區分。
{'wikidata_id': b'Q30232383'}
快桅阿拉巴馬號劫持案 劫持 當時,快桅阿拉巴馬號上有20名船員,載有17,000公噸的貨物正前往肯亞的蒙巴薩。船員們都曾在工會培訓學校受過反海盜訓練,並且於前一天還在船上操練過。訓練的內容則包括了使用小型武器、以及教授反恐、基本安全、急救、和其他安全相關的課程。 2009年4月8日一早,海盜警報器大作,在被劫的台籍漁船穩發161號上有四名海盜對快桅阿拉巴馬號發動了攻擊。根據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說,四名海盜的年齡全都是在17歲到19歲之間。 當時輪機長麥克·佩里(Mike Perry)便帶著14名船員進入「保安室」以加強防禦工事。當海盜逐漸靠近時,其餘船員便燃放信號彈。另外,佩里與助理機師麥特·費雪(Matt Fisher)也使勁擺動船舵,使海盜的小艇沉沒。然而,海盜終究還是上了船。 在一開始,佩里就先移除了艦橋對船隻主引擎的控制,而費雪也掌控了操舵裝置。之後佩里更是關閉船上所有的系統,使整艘船一片漆黑。海盜在登上船數分鐘之後就將船長理察·菲利普斯與其他幾個船員俘虜,但不久便發現無法控制船隻。 為了要能獲得船隻的控制權,並將船駛往索馬利亞,海盜便試著尋找其餘不見的船員。佩里則手持著小刀在保安室外伏著,以等待前來的海盜。在漆黑的引擎室中,佩里與海盜頭目歷經了一番追逐,最終將海盜頭目制伏且俘虜。這時,被海盜看守著的船員們也將一名海盜的手刺傷。 船員們打算以俘獲的海盜頭目來換回船長,但這場交易最後卻完全走樣。船長菲利普斯跟著海盜上了救生艇並向他們演示如何操作之後,便準備進行俘虜交換。但在船員釋放了海盜頭目之後,海盜卻拒絕履行協議,並挾持船長一同逃離。 事發當天,班布里奇號驅逐艦(USS Bainbridge (DDG-96))就已被派往亞丁灣以進行人質救援行動,並於4月9日一早聯繫上了快桅阿拉巴馬號。在武裝護衛隊的護送下,快桅阿拉巴馬號於是駛離現場並前往原先的目的地蒙巴薩,於九天前由菲利普斯所接替的船長賴瑞·阿賽姆(Larry D. Aasheim)則重拾該船的指揮權。《CNN》與《福斯新聞》則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海盜的策略是要等待其他被劫持的船隻到來,以便帶來更多的海盜及其他人質好做肉盾。 營救 自2009年4月9日開始,班布里奇號驅逐艦和哈里伯頓號巡防艦便與海盜所挾持的快桅阿拉巴馬號救生艇進行對峙。救生艇本身有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但就是缺乏基本的舒適設備,包括廁所或通風系統。班布里奇號驅逐艦則配備有掃描鷹無人機以及救生艇。哈里伯頓號巡防艦上則有兩架SH-60B海鷹直升機。這兩艘船艦都與海盜的救生艇保持著數百碼遠,超出了海盜的射擊範圍,並且彼此之間有無線電通訊。一架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則在上空進行偵查並空拍。有四艘被海盜扣押的外國船隻則朝救生艇駛來,當中的兩艘有54名人質,包括來自中國、德國、俄羅斯、菲律賓、吐瓦魯、印尼及臺灣的公民。 2009年4月10日,菲利普斯試圖逃離救生艇,但在海盜開槍射擊之後又被抓回。美國海軍便向海盜扔投了一個雙向的無線電話,但海盜怕美國人可能會用這個設備來給予船長指示,於是就把電話給扔進了海裡。美方則又派遣了另一艘戰艦兩棲突擊艦拳師號至非洲之角的外海待命。到了下午,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則空降至哈里伯頓號巡防艦附近的水域,然後跟著哈里伯頓號與班布里奇號會合。海盜當時的策略是打算與其他挾持各種不同人質的同夥們聯合,一同將菲利普斯送到索馬利亞,這樣他們就可以把他藏起來,使美方救援更加困難;而另一方面,若受到美方的攻擊時,在靠岸之處停船下錨也可以使他們能快速上岸。在聯邦調查局人質交涉員的指示下,班布里奇號驅逐艦艦長便開始與海盜進行談判。海盜們也藉由衛星電話與其他海盜船隻進行通訊。 2009年4月11日,日出後不久,海盜竟開始在救生艇的前艙向哈里伯頓號隨意地開火,唯艦上無人受傷,因此美方驅逐艦對此並未還擊,且也「不想使局勢升級擴大」。但就在數小時之後卻談判破裂,一名海盜藉由衛星電話曾向路透社表示:「我們很安全,且不怕美國人。若受到攻擊,我們會自我防禦。」菲利普斯的家人們則都聚集在其佛蒙特州的農家中,等待美方就此局勢提出解決之道。這次槍擊事件被哈里伯頓號艦上的情報團隊拍攝了下來,之後影片還在《探索頻道》和《歷史頻道》所播出關於此次劫持事件的紀錄片中有播放。另外,快桅阿拉巴馬號在美軍的護衛下也在當天抵達了肯亞蒙巴薩的港口。船上有18名安全人員,聯邦調查局便扣下船隻以將其作為罪案現場。 2009年4月12日,海盜的救生艇燃料已幾乎用盡,於是便要求船艦拖拉著他們。日落之後,海面上颳起了陣風。海盜們的情緒因颳起的風浪而受影響,緊張局勢也隨之升高。班布里奇號的艦長指揮官法蘭克·卡斯特拉諾說道,當時「我們甚至得安撫他們」,並說服海盜讓班布里奇號拖拉著他們。根據美聯社的報導,那時有一名海盜正以AK-47突擊步槍頂著菲利普斯的背部。卡斯特拉諾因事前已獲得上級的授權,於是在判定當時菲利普斯的性命確實已岌岌可危之後,便下令進行射殺行動。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的狙擊手(神槍手)在班布里奇號船尾的甲板上,向著距離船尾約25~30碼被拖著的救生艇上的海盜們開火,將船上的三名海盜當場擊斃,而且這三名海盜幾乎是同時頭部中彈而立即身亡。其中一名被射殺的海盜叫阿里·亞丁·艾爾米(Ali Aden Elmi),另一名則姓哈麥克(Hamac),第三名則還未查明。第四名海盜阿布杜瓦利·繆斯則在班布里奇號上,並就是否釋放菲利普斯進行交涉,同時也對其在占領快桅阿拉巴馬號的過程中所受的傷進行治療。之後繆斯投降並被拘捕。菲利普斯於是獲救,且毫髮無傷。 審訊 2009年4月30日,三名被射殺的海盜屍體由美國海軍移交給索馬利亞警方。唯一倖存的海盜阿布杜瓦利·繆斯則被拘留在美國海軍拳師號兩棲突擊艦上,之後便被送往美國進行審訊。在紐約的聯邦法庭上,檢察官指控繆斯犯有海盜行徑、密謀以武力擄獲船隻、並挾持人質。繆斯的律師則聲稱在挾持人質時繆斯只有15、16歲,應以青少年的身分來審訊繆斯。但法院裁定繆斯並非青少年,並會將他以成人的身分來進行審訊。繆斯之後自認是18歲,並承認犯有海盜行徑。最後繆斯被判33年又9個月的有期徒刑。 訴訟 2009年4月27日,快桅阿拉巴馬號的船員理察·希克斯(Richard E. Hicks)對其僱主沃特曼輪船公司以及快桅航運有限公司提起了訴訟,因為他們故意派他前往索馬利亞附近海盜經常出沒的海域。代表理察·希克斯連同其他八名船員的休士頓律師布萊恩·貝克康姆(Brian Beckcom)說,船長菲利普斯明知近期有海盜襲擊的報告卻心存忽視,並且不顧與索馬利亞海岸至少保持600英里距離的警告,而甘願讓其船員身陷於危險之中。 全美海軍博物館 2009年8月,在事件中被海盜用來挾持菲利普斯船長的這艘五噸重、有彈痕的玻璃纖維救生艇,已由美國快桅阿拉巴馬號的船主捐給在佛羅里達州皮爾斯堡的全美海軍博物館。 2010年,該救生艇由《國家地理》租借,並於維吉尼亞州諾福克的海洋科學博物館中在「真實的海盜」展覽會上展示。《怒海劫》電影的製片人也刻意參觀全美海軍博物館來看這艘救生艇,以便能夠為電影場景精確打造一艘一樣的救生艇並重建內部擺設。此外,在事件中用來監控情勢的掃描鷹無人機的樣本,以及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所用來射殺海盜以解救菲利普斯的同型SR-25狙擊步槍也都有展示。
{'wikidata_id': b'Q1818072'}
沪嘉高速公路 歷史 為改善上海市區與衛星城嘉定間的交通條件,1983年上海市政府批准對滬宜公路滬嘉段進行改建,決定按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與原有道路平行的新線。工程於1984年12月21日開工,1985年完成路基施工,開始了結構化施工。1986年因國家提出壓縮基建投資規模,曾一度被要求改按一級公路標準建造,從而放緩了工程進度,不過到年底時決定仍按高速公路標準進行施工。1988年9月底,全線主體工程基本完工。1996年,該道路移交滬港合作上海建泰有限公司專營,為期20年。 199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決定將滬嘉高速公路延伸至太倉瀏河,與江蘇省新建的江蘇沿江高速公路相銜接。2000年與上海郊環線共線的嘉定南門樞紐至嘉西樞紐段通車,2001年底嘉西樞紐至太倉瀏河段建成,由此滬嘉高速公路改稱為滬嘉瀏高速公路,後編號為A12。不過2006年初,為了避免對駕駛員造成混淆,上海市政部門決定將嘉西樞紐至太倉瀏河段劃為A5嘉金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嘉定南門樞紐至嘉西樞紐段也不再是A12/A30公路共線段。因此滬嘉瀏高速公路又改回了滬嘉高速公路的名稱。
{'wikidata_id': b'Q2383476'}
劉榮 (臨江王) 臨江閔王劉榮(前160年代-前148年),是漢景帝長子,母為栗姬。劉榮曾被立為太子,後又被廢,封為臨江王。 生平 景帝共有十四子,劉榮為長子,生年不詳。其異母弟劉非生於前169年或前168年,劉榮生年當不遲於前168年。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劉榮被封為皇太子。當時景帝姊館陶公主劉嫖就向栗姬提起希望讓自己女兒陳氏嫁給太子為妃的意願。但是栗姬因為劉嫖時常獻美女,對她一點好感也沒有,反而憤怒的推辭了公主提出的親事。 劉嫖碰了一鼻子灰,便轉而向景帝寵愛的另一位姬妾王夫人提出親事,希望讓女兒陳氏嫁給她的兒子劉徹,王夫人很快就同意了。但劉嫖對栗姬擺她架子的事仍然感到丟臉難堪,便在景帝跟前說栗姬的壞話:「栗姬這女人相當善妒,每次遇到其他有寵的妃子,就常讓侍者在她們背後吐口水來詛咒她們,而且她還相當迷信巫術呢。」景帝聽了以後,也開始對栗姬印象變差起來。 後來景帝偶然健康不佳,為此心情也不怎麼高興,便告訴栗姬:「我百年以後,希望妳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栗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景帝對她的態度也相當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只差沒有發作而已。 自從館陶公主與王夫人訂下兒女親事後,公主便時常向景帝誇獎王夫人的兒子。而景帝以前曾聽王夫人說,她在懷孕時曾夢見日入腹中,所以也連帶覺得王夫人的兒子比較好。王夫人知道景帝還在擔心栗姬的事,怕事情生變,就設計陷害栗姬。她唆使大臣向景帝請求立栗姬為皇后,大臣便向景帝進言:「常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天太子的生母只是一個姬妾,應該要給她一個名號才是,所以應當立為皇后。」景帝大怒曰:「這是你該說的話嗎?!」於是將進言的大臣處死,並且廢太子為臨江王,時為漢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他的母親栗姬則愈加恚恨,又見不到景帝,以憂死。 因其弟臨江哀王劉閼,於孝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封臨江王,但一年後卒,無後,其國廢除為郡。所以劉榮被廢後亦封為臨江王。 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臨江閔王劉榮被控坐侵廟壖垣為宮,景帝徵榮覲見。劉榮一行由江陵北門出發。上車後,車軸折斷而車被廢棄。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返)矣!」榮到達時,被帶到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責訊臨江閔王,劉榮恐懼因而自殺。葬於藍田。傳說有燕數萬銜土置於塚上,百姓皆憐惜臨江閔王。
{'wikidata_id': b'Q3241423'}
傳頌承 傳頌承慶祝匯演於2006年2月1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3舉行。該匯演是慶祝鮑思高慈幼會來華百年,慈幼會特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以紀盛事。該匯演共分日場和夜場,前中華會省省會長韓大輝神父和總會長查偉思神父兩場均有到場;夜場就有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曾蔭權和天主教教區樞機主教陳日君到場。門票並沒有公開發售,只贈給慈幼大家庭的各個院校。 演員 共動用了六百多名的演員,演員來自慈幼大家庭屬下的十九間學校,共用了五個月時間在學校和鄧鏡波學校綵排訓練。 旁白 「天主創造天地,起初混沌一片,然後天主在水面上創造了光,再在水與水之間創造了穹蒼。一滴水點,一顆雨露,是生命的泉源。水點雨露,潤澤無聲,匯聚成溪流,成江河,孕育萬物,生生不息…」 水之讚頌 表演單位:聖母玫瑰書院 一滴大螢光水點懸於半空,燈光聚焦水點。 一位女舞蹈員獨舞。 涓涓流水 表演單位:香港仔工業學校 隨風揚波。晃動成一條匯流的巨川,如黃河、若長江、似珠江… 雨傘嬉樂 表演單位: 持彩傘而出,在雨中翩舞,在舞台四角的水池嬉水。 旁白 「天主創造天地,當然也創造了中華大地。黃河、長江、珠江,河水滔滔,浪捲千彎,拍濤兩岸,千百年來,神州子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唱出了一闕闕的勞動之歌…」 勞動之歌 表演單位:德雅小學、德雅中學、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捕撤網漁,哼著漁歌; 捕種下田,唱著農歌; 奔馬而出,譜奏牧歌。 漁歌、農歌、牧歌揉合成愉快的勞動之歌。 旁白 「中華同胞,代代薪傳,新一代希望,就在青少年的成長。青少年純樸如羊,在青草地、溪水旁覓食;但是,青少年也容易陷入誘惑;如果少了教育,缺了福音,便會如羊走迷,誤入歧路。他們亟待著牧羊人的牧養…」 青春舞曲 表演單位: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慈幼葉漢小學、聖母小學 年青人生活在青春之中,當中有拿草餵飼小羊,在牧羊的音樂聲中,羊兒閒適地走動、覓食。 迷失的羊 表演單位: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慈幼葉漢小學 、聖母小學 一串串羊兒的啼叫聲。 牧羊的音樂起了變化,羊兒有些開始迷路,有些失去母親,孤單地徬徨無肋;有些爭食打架,欺負同伴,弱小的在受傷呻吟… 旁白 「1884年,鮑思高神父在夢境得到啟示,預言慈幼會傳教事業將會在中國發展。1906年,慈幼會的第二任總會長盧華神父,差遣了六位慈幼會士,遠赴重洋,由義大利出發,經地中海、印度洋、南中國海,到達了澳門,轉往香山,繼而北上韶關,以歡樂的歌聱,並幹活的工藝,建立了慈幼會的第一個會省…」 破浪前航 表演單位:慈青、慈幼英文小學、香港仔工業學校 海洋中出了大船,海浪伴著大船 船桅、帆桿的桅架策動著大船,鼓浪而出。 船頭尖長向前,多名傳教士,伴在船頭.並肩邁步前進。 航程中遇著風浪,全船頓感茫茫,忐忑不安。 帶頭神長帶領祈禱,全船重拾信心,至台中央停下… 慈父之歌 音樂:青年慈父鮑思高 表演單位:慈幼葉漢小學、聖母小學、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船抵台中,船型解體,會士下船,向羊兒、民眾招手,部份回應呼喚,帶著好奇,迎接會士,撇下行李,與會士握手,更而幫手撘建「教堂」。青年人歡躍跳出:慈父之歌。 群魔亂舞 表演單位:香港鄧鏡波書院、慈青、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大地庭院 背景音樂:上主庭院
{'wikidata_id': b'Q9396909'}
心岱 生平 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為家中么女。1967年至台北市就學。1976年開始從事報導文學寫作。 歷任《自立晚報》副刊策畫、《皇冠雜誌》採訪部策畫、《中國時報》記者、《民生報》副刊主編。1992年任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兼主編,2009年退休。 心岱非常喜愛貓,有「貓作家」之稱,她從小就與貓長大,亦曾飼養過多隻貓,家中有上千件與貓相關的收藏品。1992年,她創立台灣首個愛貓組織「愛貓族聯誼會」,並發行《MAO》雜誌。1996年,發起全民票選貓日活動,最終將4月6日定為「台灣貓節」。 作品 其作品有:散文集《寵物與我》、《走過的緣》等,報導文學集《大地反撲》、《天堂自己造》等。 與貓相關的著作有二十多本,包括《貓,我們的同居愛人》(2006年)、《貓事大吉》(2015年)、《貓物手帖》(2015年)等。 家庭 其夫為作家盧克彰。盧克彰於1976年去世。
{'wikidata_id': b'Q67936504'}
伊尔-86 設計 IL-86的設計和產品計劃於1971年的巴黎航空展中發布。早期IL-86除了廣體的特點外,機身的設計和IL-62一樣也是採取四個設於機體尾部的發動機及T字型垂直尾翼布局。但是在風洞測試後發現IL-86的廣體機身如果配T字尾翼作飛行時,空速和控制水平均未如理想。而且發動機設於機身體後也會令機體平衡出現問題,結果導致機體布局改用最常見的模式,也直接影響了後來伊留申96的設計。 在機體布局改動上花了一定的時間。不過為了令IL-86可以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前投入服務,伊留申設計局還是令客機在1980年時交付俄羅斯航空,來運送來往蘇聯的乘客。 IL-86設計最獨特的地方是設於客艙下的登機樓梯。主要於不設登機橋的閘口使用。每邊機身兩個。在使用時,乘客可以在上機的同時,把他們的行李放到客艙下的行李空間。減少了飛機對機場設施的依賴和節省飛機進行下一次飛行(Turn around)的時間。但是這樓梯不可以在緊急時使用。 運輸能力 在研發IL-86時,蘇聯仍然缺乏高旁通比的發動機(High By-pass Engine),導致IL-86只可以繼續使用IL-62同系列的低旁通比發動機。雖然可以運載最多390位乘客和16個LD3標準貨箱,但是發動機的限制令到IL-86比同時期歐美的廣體客機(如:DC-10和A300)的航程短,也令飛機的燃料經濟程度大幅下降。 噪音問題 從2002年4月1日開始,歐洲聯盟禁止不符合國際民航組織(ICAO)條例「第二章節」噪音水平的飛機進入其領空後,IL-86就不能再在獨立國協外的歐洲地區使用。 現在,伊留申設計局正計劃把西方的CFM56高涵道比發動機(主要用於波音737和空中巴士A340上)裝設到IL-86,以節省燃料和改善噪音問題,只不過成本問題令現在仍使用IL-86的航空公司卻步。 在2006年10月23日,俄羅斯航空對外表示由於只給飛機於夏天飛行花費不少,而且燃料、噪音問題,所以在同年11月15日開始取消該型機的飛行。 技術參數 資料來源:
{'wikidata_id': b'Q62167'}
諾克拉提斯的克里昂米尼 克里昂米尼(希臘語:Kλεoμενης;;?-前322年),是一位出身於埃及諾克拉提斯的希臘人。當年亞歷山大大帝離開埃及時,他被任命為埃及周圍阿拉伯地區的省長(nomarch)之一,並負責接收全埃及以及非洲地區的貢金。一些古代作家誤以為亞歷山大任命他為埃及總督(Satrap),但他實際只統領周圍阿拉伯地區,同時其他埃及省長並不受他統轄,但他們需向他繳納轄區的貢金。儘管不是埃及總督,但他並利用自己的職務來剝削埃及,他慾望似乎無窮,讓經驗豐富的官員以他利益行事。 當發生穀物歉收時,埃及損失情形比周遭地區較為輕微,克里昂米尼首先禁止埃及穀物出口,當其他省長向他表示,這個措施將使他們轄區損失慘重而無法提供足夠的貢金給克里昂米尼,克里昂米尼才讓埃及穀物恢復出口,但要課很高的稅。在其他場合,如果穀物原價是10德拉克馬,克里昂米尼就把它提高至32德拉克馬。克里昂米尼還用其他方式干預市場的穀物價格。他還曾經圖謀瞎造他的士兵一年的每月俸祿。 亞歷山大委託他建造亞歷山卓的設施,但他發覺卡諾珀斯(Canopus)的人們掌握埃及商業,為了新城市日後的商業需求,克里昂米尼決定剷除他們的勢力。先前卡諾珀斯已經給克里昂米尼一大筆金額,但克里昂米尼再度要求他們提供一筆負擔不起的金額,並以此為藉口除去他們。 克里昂米尼也從宗教上攫取金錢。有一次,克里昂米尼的人被鱷魚殺死,他命令消滅所有鱷魚,但在接收埃及祭司為鱷魚這種聖獸所集資的金額後,克里昂米尼撤銷他的命令。還有一次,他向祭司透露並告訴他們,他覺得古埃及宗教的神職人員編制花費太大,決定要加以簡化。在祭司們給予克里昂米尼神廟的財富後,他才不去干擾此事。 而因亞歷山大大帝正為了他的征服事業忙碌,使他不便處理克里昂米尼的行為。當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23年回到巴比倫後,他寫信給克里昂米尼,只要克里昂米尼在亞歷山卓興建雄偉的赫費斯提翁紀念堂,使自己滿意,就不計之前他在埃及或未來的惡行。 在亞歷山大逝世後,克里昂米尼被任命為埃及總督托勒密的副總督,但托勒密懷疑克里昂米尼與佩爾狄卡斯串通,並藉此殺了他。或許托勒密也是因為克里昂米尼所積存的財富才動了殺機,總之,托勒密最後那些財產,總計有8,000塔蘭同之多。
{'wikidata_id': b'Q721609'}
陳承澤 陳承澤(1885年-1922年),字慎侯,號說難、洗心,福建省閩侯縣人。中國語法學家、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陳承澤早年曾中鄉舉,後來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1906年到1909年就讀明治大學學習法政、哲學,其間加入中國同盟會。畢業回國後,他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員。 1911年,陳承澤參加辛亥革命福建起義,任福建都督府參事會(後改為政務院)秘書長。1912年他曾任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此後他脫離政界。他致力於國文法的研究和字典編纂,又為報刊撰寫時政評論。1912年到1914年,他在《民立報》、《雅言》、《甲寅》等報刊上發表多篇政論。1914年到1915年,他兼《時事新報》總編輯。1918年,他聲援罷課回中國的留日學生,並為《救國日報》撰文。1920年起,他參與編輯《學藝》雜誌、《東方雜誌》。1922年,他和商務印書館編輯何公敢、范壽康、阮湘、李閃亭等組織孤軍社,創辦《孤軍》雜誌。1922年8月,他在上海病逝,年37歲。
{'wikidata_id': b'Q10309984'}
赫尔蒂行政学院 歷史 赫爾梯管理學院的學生主要擁有法律、經濟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的學術背景,並攻讀公共政策碩士和國際事務碩士學位。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在跨國公司、政府部門或國際組織中完成「職業發展年」的機會。除此之外,學校鼓勵學生與教員開展合作研究。赫爾梯管理學院開設了雙學位課程: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合辦的MPA項目,和巴黎政治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SIPA)紐約分院合辦的MPP項目,和位於米蘭的博科尼大學行政和國際組織學院合辦的課程。以及和東京大學合辦的MPP項目。除了雙學位課程,學生也可以選擇在喬治城大學喬治敦公共政策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杜克大學特利桑福德公共政策研究院,雪城大學麥斯威爾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院,喬治華盛頓大學特拉亨伯格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學院、美利堅大學美國公共事務學院和日內瓦國際發展研究院交換學習一個學期。 此外,赫爾梯管理學院是政治科學和政策分析協會重要會員。該協會會員包括歐洲政治科學聯合會(ECPR)、美國政治科學協會(APSA),和國際事務專業學校協會(APSIA)、政策網,和全球公共政策網(GPPN)。
{'wikidata_id': b'Q317156'}
羅馬七座山丘 羅馬七丘位於羅馬心藏地帶台伯河東側。根據羅馬神話,其為羅馬建城之初的重要宗教與政治中心,所以羅馬被稱為「七丘之城」,當時的七座山分別為凱馬路斯(Cermalus)、契斯庇烏斯(Cispius)、法古塔爾(Fagutal)、奧庇烏斯(Oppius)、巴拉丁(Palatium)、蘇古沙(Sucusa)與威利亞(Velia);而傳說中羅馬城最初是由羅慕路斯(Romulus)於巴拉丁諾山(Collis Palatinus)上興建。而現在其餘六座山則與古代的稱呼有所不同,分別為阿文提諾山(Collis Aventinus)、卡比托利歐山(Capitolinus)、奎利那雷山(Quirinalis)、維米那勒山(Viminalis)、埃斯奎利諾山(Esquilinus)與西里歐山(Caelius)。 在最初時,這七座山丘分別為不同的人群所佔有,且並沒有組合成"羅馬城"的念頭。而在其後,這七座山丘的居民開始共同參與一系列的宗教活動,並且逐漸組合起來。羅馬城就這樣逐漸成形,而居民們則將山丘間的沼澤地清理,並且在該處興建市場與法庭。 現今普世知名的梵蒂岡山(義大利文:Vaticano,由拉丁文Collis Vaticanus一詞轉化而來)位處台伯河西北岸,因此並不是七座山丘之一。與此相似,賓西亞丘陵(義大利文:Pincio,由拉丁文Mons Pincius一詞轉化而來)位處台伯河北岸、雅尼庫倫山(義大利文:Gianicolo,由拉丁文Ianiculum一詞轉化而來)位處台伯河西岸,因此傳統上皆不被認為是七座山丘之一。 現代羅馬城的七座山丘裡,其中五座(阿文庭山、西蓮山、埃斯奎裏山、奎里爾諾山、維彌納山)有著紀念碑、建築物與公園;卡匹托爾山則為羅馬市政中心;而巴拉丁山則是考古地區。
{'wikidata_id': b'Q185158'}
未来试验 劇情 漫畫中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045年平安夜,身為刑警的凌聶發現自己的女兒凌思璇去參加漫展時被不明組織黃蜂綁架,同時這一場景也被直播,黃蜂把凌思璇的生死交給了正在觀看直播的觀眾,觀眾每投一票,凌思璇便被注入一毫升毒藥。最終當凌聶找到凌思璇的被囚禁地時,凌思璇被注入的毒藥已達致死量。憤怒的凌聶把參與投票的觀眾打了一頓,卻最後卻因毆打民眾被判刑三年。兩年過去後,凌聶提前出獄,和莫野一起調查和一系列和兩年前的凌思璇案有關的懸疑案件,希望能找到當年害死凌思璇的兇手。他們在長得很像凌思璇的特派警官伊姬的幫助下,逐漸深入調查黃蜂組織,最終發現黃蜂的領導者是想要探究人類本性善惡的人工智慧,因為不滿人類對機器人的壓迫,便領導7名代行者,對人類進行人性考察的試驗。而凌聶、莫野和伊姬也和黃蜂達成賭注,以參與試驗換取所需信息。
{'wikidata_id': b'Q47470485'}
丁增江措 丁增江措(1941年-2012年4月2日)藏族,西藏類烏齊人,活佛。類烏齊寺第二十三任法台。 生平 丁增江措生於類烏齊縣,其父名叫甲桑卡,其母名叫思諾(意為思念諾那呼圖克圖)。諾那呼圖克圖為其母的父親。甲桑卡夫婦唯一女兒名叫卓瑪拉姆,生於1952年(藏曆水龍年)。思諾在懷孕時,夢見了其父親諾那呼圖克圖,後者在夢中對她說:「我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但是我會做你的兒子來報答你和利益眾生。」後來,甲桑卡夫婦又生下了兒子丁增江措。 8歲時,丁增江措隨母親措卡時,在一塊大石上留下了腳印,至今仍保存在類烏齊寺的腳印殿。9歲時,丁增江措來到類烏齊寺,不久便被第六世帕確活佛認定為諾那呼圖克圖的轉世,自此他便隨第六世帕確活佛學習。10歲時,他被類烏齊北伏藏寺認證為第五世活佛的轉世靈童。13歲時,在第六世帕確活佛前受沙彌戒。同年,入類烏齊寺佛學院,學習6年,因成績優異而當選為類烏齊寺佛學院的金剛上師。16歲時,在類烏齊寺附近的珠姆寺坐床,正式繼任為第六世活佛。 1959年,丁增江措被勞教,直到1979年才恢復自由。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2年,經國家批准,類烏齊寺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丁增江措率信眾重建了類烏齊寺的查傑瑪大殿及其他建築。1983年,類烏齊寺恢復之時,在類烏齊寺的老上師和老喇嘛的祈禱之下,丁增江措在以老上師伍金旺秋為主的五位比丘跟前受比丘戒。此後,類烏齊寺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當時,十世班禪在拉薩哲蚌寺開辦了西藏藏傳佛教尼丘佛學院,延請了一批西藏各寺的大堪布、大學者為老師,丁增江措也成為其中的一員。在佛學院,丁增江措當了很多藏區各大寺院大喇嘛的老師,同時也刻苦自學。 大昭寺恢復舉辦第一次祈願大法會時,在十世班禪和甘丹赤巴等學者面前,丁增江措考上了拉讓巴格西。此後,丁增江措也有了「康卓格西」的稱呼。1985年,類烏齊寺民主管理委員會成立,丁增江措當選為類烏齊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當時,有關部門及類烏齊寺希望他回寺主持並管理寺廟。但丁增江措稱自己尚未將所有課程教完,自己也沒有完全學習完,所以暫不能回來。1987年,十世班禪要求丁增江措做其秘書,類烏齊寺上下及類烏齊縣的信教群眾聞訊後,直接請求十世班禪讓丁增江措回類烏齊寺主持並管理寺廟。十世班禪得知後,最終將丁增江措送回了類烏齊寺。 1988年,丁增江措回到類烏齊寺,並將已經設立的學前班改為佛學院,從而使類烏齊寺的佛學院得以恢復。1992年,查傑瑪大殿重建完工,丁增江措和加納法王共同出席了開光典禮。同年,丁增江措和加納法王在昌都地區藏醫院首次擔任修持珍珠丸的主法上師。1993年,丁增江措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昌都地區佛教協會副會長。 1995年,丁增江措邀請達隆法王(即達隆寺的法台)到類烏齊寺為眾弟子傳法。1998年,丁增江措當選為昌都地區政協副主席、類烏齊縣政協副主席,並先後獲得了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獎。 從1985年到2005年,丁增江措擔任類烏齊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其間,歷任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理事、昌都地區政協副主席、昌都地區佛教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丁增江措重建了類烏齊寺佛學院及康區15座閉關所。在丁增江措教導下,先後有500多人受沙彌戒和比丘戒。他在西藏、四川、雲南等地的信眾中威望極高。他將自己的學識全部傳給了第七世帕確活佛(也是丁增江措的外甥)等弟子。2001年起,在丁增江措的安排之下,圓覺宗的兩位上師智敏金剛與慧華金剛和其他人士共同幫類烏齊寺修建第六世帕確活佛的吉祥靈塔,以及釋迦牟尼腳印殿,圓覺宗的兩位上師還建了貝亞達賴上師的見解脫塔、時輪金剛吉祥寶塔、諾拉寺醫院、喇嘛住房等等。2002年,丁增江措個人出資9萬元,在類烏齊鎮創立了卓瑪扶貧醫院,免費為周邊群眾診治,每年該醫院的開支均在10萬元以上。2008年起,在圓覺宗弟子的發心下,丁增江措還經常帶大家放生,並且類烏齊寺同周邊寺廟協商禁止了僧人食肉,要求改吃素。 晚年,丁增江措居住在類烏齊寺查傑瑪大殿附近的一座二層小樓內,其臥式僅有20平方米,家具、擺設也很樸素。 2012年4月2日(藏曆二月初十日),正值蓮花生大師的吉祥日子,丁增江措圓寂。
{'wikidata_id': b'Q10864196'}
亚历克斯·奥克斯雷德-张伯伦 早期生涯 張伯倫在英格蘭罕布夏郡樸茨茅斯出生,就讀於南海城的聖約翰學院(樸茨茅斯)。此外,他為一名兵工廠球迷。 南安普頓 張伯倫於7歲時加入南安普頓的青訓學院。2010年3月2日,張伯倫以16歲零199日之齡代表一隊上場,他在對主場對陣哈德斯菲爾德的比賽中後備替補,最終球隊以5比0大勝,令他超越沃爾科特,成為最年輕為南安普頓上場的球員。2010年5月8日,於賽季最後一場比賽對陣紹森德時,他在第82分鐘後備替補賓卓安。2010年8月10日,張伯倫在2010-11年賽季季初英格蘭聯賽盃第一輪對陣伯恩茅斯時,攻入1球,為球隊鎖定2比0勝局。 2010年8月20日,張伯倫於17歲生日後數天簽下首份職業合同,為期3年。9月4日,他在主負羅奇代爾0比2的比賽中首次在聯賽上場。10月23日,他在對陣奧爾德姆時攻入致勝的進球,亦是職業生涯首球,協助球隊以2比1勝出。11月2日,張伯倫在對陣杜根咸時梅開二度,並交出1次助攻,最終球隊以4比0大勝,而他亦首次獲選為全場最佳球員。全季,南安普頓能夠升級至英格蘭足球冠軍聯賽,張伯倫亦攻入9球,入選了英格蘭足球甲級聯賽的PFA年度最佳陣容。 2011-12賽季 2011年8月8日,兵工廠官方宣布簽入張伯倫,雖然雙方俱樂部沒有宣布實際的轉會費,但媒體宣布的轉會費為約1200萬英鎊,加上各種附加條款後費用可達1500萬英鎊。 8月28日,張伯倫在客負曼聯8比2的比賽中首次為球隊上場,他於第62分鐘後備替補科克林,成為第150位代表兵工廠於聯賽上場的球員。9月20日,他在英格蘭聯賽盃對陣梳士貝利的比賽中在25碼外遠射,攻入轉會後首球,最終球隊以3比1勝出。9月28日,張伯倫在歐洲冠軍聯賽對陣奧林匹亞科斯的比賽,首次於歐洲賽事上場。在比賽中,他接應亞歷山大·宋的傳球後,扭過數名後衛,再射入死角破網。此進球令他打破沃爾科特的紀錄,成為最年輕於歐洲冠軍聯賽進球的英格蘭球員。 2012年1月22日,張伯倫在主負曼聯2比1的比賽中首次為球隊於聯賽先發上場,在比賽中,他交出1次助攻予羅賓·范佩西。可是,總教練阿森尼·溫格於第78分鐘把他換下,由安德烈·阿爾沙文替補。酋長球場內的球迷以噓聲反對換下張伯倫的決定,范佩西亦對決定表示反對。2月4日,張伯倫在聯賽對陣布萊克本流浪者時梅開二度,協助球隊在主場大勝7比1。賽後,溫格對張伯倫的成長進度表示讚賞。 於歐洲冠軍聯賽十六強賽次回合對陣AC米蘭的表現,張伯倫的狀態和表現獲得廣泛讚揚。馬可·范巴斯滕讚賞他為「一塊寶石」,隊長雲偑斯則表示他是兵工廠和英格蘭國家足球隊的未來。 於英超的首個賽季完結後,張伯倫獲提名為PFA年度最佳青年球員,成為名單上最年輕的被提名球員。可是,他最終不敵熱刺的凱爾·沃克。 2012-13賽季 張伯在英格蘭聯賽盃對陣科芬特里時於25碼外攻入本賽季首球,協助球隊在主場以6比1大勝晉級。 2012年12月19日,張伯倫和隊友拉姆齊、威爾希爾、吉布斯、詹金森一同續約與兵工廠續約。張伯倫在主場對陣紐卡索聯時,攻入全季唯一一個聯賽進球,協助球隊以7比3大勝。 2013-14賽季 本賽季首場聯賽對陣阿斯頓維拉的比賽中,張伯倫交出1次助攻予吉魯,但球隊仍在主場以1比3落敗,張伯倫亦在比賽中受傷,需缺陣6星期至3個月,缺陣英格蘭隊對陣波蘭國家足球隊和蒙特內哥羅國家足球隊的比賽。 雖因傷缺陣,張伯倫仍因於俱樂部和國家隊有好表現而獲提名歐洲金童獎。 2014年2月2日,張伯倫在對陣水晶宮時梅開二度,帶領球隊主場以2比0勝出。於季尾,張伯倫受到腹股溝的傷患困擾,無法於賽季的最後數星期上場,亦缺陣2014年英格蘭足總盃決賽。 2014-15賽季 張伯倫跟隨球隊於溫布利球場舉行的2014年英格蘭社區盾中,以3比0撀敗曼城奪標。9月27日,他於北倫敦德比對陣熱刺的比賽中攻入1球,協助球隊迫和對手1比1。11月4日,張伯倫在歐洲聯賽盃軍盃對陣安德萊赫特的比賽中攻入1球,一度令球隊領先3比0,但最終被對手迫和3比3。十六強賽首回合對陣摩納哥的比賽中,他於禁區外施射破網,但球隊最終以1比3落敗。於英格蘭足總盃第6圈客勝曼聯2比1的比賽中,他於下半場因傷退下火線,其後確認拉傷腿後腱,需缺陣3至4星期。2015年5月30日,張伯倫於2015年英格蘭足總盃決賽中後備替補,並交出1次助攻,協助球隊大勝4比0奪冠。 2015-16賽季 2015年8月2日,張伯倫在2015年英格蘭社區盾對陣切爾西中,射入全場唯一一個進球,協助球隊以1比0小勝捧走英格蘭社區盾。而他全季唯一一個聯賽進球是在對陣伯恩茅斯時攻入,亦是加盟兵工廠以來首個作客進球。 2016年2月23日,張伯倫在歐洲冠軍聯賽十六強賽對陣巴塞隆納時膝蓋受傷,預計缺陣8星期。5月時,他在訓練時再次受傷,令他無法在賽季剩下的賽事中上場,亦令他缺陣2016年歐洲國家盃。 2016-17賽季 張伯倫在聯賽首戰對陣利物浦的比賽中先列後備,其後他替補受傷的伊沃比,射入1球,但球隊在主場仍以3比4落敗。作客對陣曼聯時,他在第89分鐘交出助攻予吉魯,協助球隊迫和對手1比1。在作客西漢姆的比賽中,他射入1球並交出1次助攻予桑切斯,協助球隊以5比1大勝。張伯倫在本賽季聯賽盃的比賽中射入3球,助球隊打進賽事的八強。 4月23日,張伯倫在2016/17球季英格蘭足總盃四強對陣曼城時,於本賽季第2次擔任翼衛的位置,並交出1次助攻予蒙雷亞爾追平,最終球隊以2比1反勝對手晉身決賽,他亦成為全場最佳球員。5月7日,他在主場對陣曼聯的比賽中交出2次助攻,協助球隊以2比0勝出。 利物浦 2017年8月31日,張伯倫轉會至英超球隊利物浦,轉會費為3,500萬英鎊。 2018年4月26日,利物浦俱樂部官方宣布張伯倫膝蓋韌帶受傷,2017-18球季提前結束,且無法參加夏天的世界盃比賽。 2012年歐洲國家盃 2012年5月16日,張伯倫入選了英格蘭隊參加2012年歐洲國家盃決賽圈最終23人名單。5月26日,他在對陣挪威國家足球隊的友誼賽中首次代表英格蘭隊上場。比賽中,他於下半場替補艾許利·楊,最終球隊以1比0勝出。6月2日,張伯倫在對陣比利時國家足球隊的友誼賽中,首次代表英格蘭隊先發上場,於第66分鐘時被沃爾科特替補,英格蘭隊在最終以1比0勝出。6月11日,他先發上場首場對陣法國國家足球隊的分組賽賽事,首次於歐洲國家盃上場。 2014年世界盃 2012年10月12日,張伯倫在對陣聖馬利諾國家足球隊時,攻入首個國家隊進球,協助球隊在主場大勝5比0。2013年3月22日,他同樣在對陣聖馬利諾隊時攻入1球,協助球隊客勝8比0。 2013年6月2日,張伯倫在完成重修工程的馬拉卡納體育場對陣巴西國家足球隊時,以半窩利攻入1球,最終球隊與對手以2比2打平。 私人生活 張伯倫是前樸茨茅斯及英格蘭國腳馬克·張伯倫(Mark Chamberlain)的長子;而比他年輕五歲的弟弟凯斯甸·奧克斯雷德-張伯倫(Christian Oxlade-Chamberlain)與父親同樣出道自樸茨茅斯,現效力諾士郡,司職中場。 他的伯父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亦是一名職業足球員,曾效力斯托克城及唐卡斯特,司職前鋒。 另外,張伯倫現正與英國著名流行女子組合混合甜心(Little Mix)成員珮莉·愛得華斯(Perrie Edwards)穩定交往。
{'wikidata_id': b'Q194149'}
小舌菌屬 分類 1879年,英國真菌學家摩迪凱·邱比特·庫克將地舌菌屬下孢子為透明的物種歸入一個稱為Leptoglossum的亞屬,其下又細分為兩個節,一個包含子實體為深色的類群,另一個則包含子實體為淺色的類群,同年,法國真菌學家克勞德·卡西米爾·吉萊首度定義了本屬,將子實體為淺色的類群歸入本屬中,包含棕綠小舌菌與綠小舌菌。1884年,義大利真菌學家皮爾·安德烈·薩卡度在不知五年前吉萊已發表本屬的情況下,使用與本屬相同的學名,重複定義了Microglossum,將Leptoglossum中子實體為深色的另一個節歸入其中,並以Microglossum hookeri(現名Thuemenidium hookeri)為模式物種,1891年,德國植物學家奧托·科擇將薩卡度定義的Microglossum屬改名為Thuemenidium。 吉萊發表本屬時沒有指定本屬的模式物種,1908年埃利亞斯·茱達·杜蘭將綠小舌菌作為本屬的選模標本(lectotype)。近年來,分子種系發生學的結果顯示小舌菌屬與錘舌菌綱的錘舌菌屬親緣關係較為接近,應從地舌菌綱中移出,改歸入錘舌菌綱的柔膜菌目中。Thuemenidium傳統上亦被認為屬於地舌菌綱,但近年的分子證據顯示其與小舌菌屬關係接近,共同組成一個演化支,兩者均應歸屬於錘舌菌綱。 形態 小舌菌屬約有36種物種,其子實體呈舌狀或棒狀,顏色較鮮豔,呈綠色、紅棕色、橄欖色、黃色或土黃色,但不為黑色或深褐色。生長於草地上。有別於地舌菌屬與毛舌菌屬子實體中子實層與下方柄的分界不明顯,小舌菌屬子實層與下方柄有清楚的分界,顯示其子實體發育的過程中,可能有子實層被包覆的階段。子囊呈棒狀至圓柱狀,有孔,內含八枚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顏色為透明,呈橢球狀、圓柱狀或紡錘狀,可能具有隔膜,也可能不具隔膜,側絲可為直、稍有彎曲、或頂端呈漩渦狀。下方的柄可能平滑,亦可能具有小鱗而粗糙。
{'wikidata_id': b'Q10584361'}
中華民國與蒙特內哥羅關係 簽證 持有載明身份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之中華民國公民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蒙特內哥羅,停留最多90天。 持有蒙特內哥羅護照的蒙特內哥羅公民則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 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蒙特內哥羅歸類為灰色警示:提醒注意(2017年4月17日)。 貿易 2017年,蒙特內哥羅是中華民國第170大貿易夥伴、第215大進口夥伴、第152大出口夥伴,在歐洲國家排名倒數第5、2、7;在世界經濟體倒數第69、22、79。出口至蒙特內哥羅的金額為340萬4,765美元,年減35.868%;自蒙特內哥羅進口的金額為1萬1,157美元,年減99.536%。貿易呈現出超(盈餘)339萬3,608美元,年增16.763%。※2016年,蒙特內哥羅是中華民國第151大貿易夥伴、第139大進口夥伴、第141大出口夥伴。 駕車 持有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中華民國汽車駕駛執照、中華民國護照,可在蒙特內哥羅駕車。
{'wikidata_id': b'Q22078831'}
廖昌永 生平 他的歌唱技巧豐富扎實,情感真摯,曾獲法國「第四十一屆圖魯茲國際聲樂大賽」、「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大獎。 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上海音樂學院院長。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代表教育界,分入第四十二組。十二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 現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 事件 2015年12月16日,有網友以「實名舉報」方式舉報廖昌永受賄。當晚廖昌永回應表示舉報嚴重失實。 軼事 2011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四屆世界游泳錦標賽開幕式上,廖昌永演唱主題曲《泳動》。在演唱的前半段中,廖昌永著西裝,之後廖昌永脫下西裝換泳衣並跳入水中奮力游泳,並在上岸後繼續演唱主題曲。該段視頻在2018年底再次流傳,引發網友討論。而《新京報》記者在2018年底就此事採訪廖昌永,稱當時他在西裝裡面穿了泳衣,而西裝是魔術服,裡面有線將兩件衣服串聯起來,演唱完畢並將線抽出後,西裝就會直接掉下地上。
{'wikidata_id': b'Q8981661'}
辛巴达航行七海 製作 電影據稱是根據愛倫·坡的故事"The Thousand and Second Tale of Scheherazade"改編而來的,雖然兩者在情節和故事上毫無相似點。電影從The Thief of Bagdad中借鑑了一些元素。影片有著龐大的義大利製作團隊。像多數義大利電影一樣,影片在現場拍攝時並不使用音效設備,所有的對話和音效都是在後期通過配音加入的。Luigi Cozzi本來是打算去執導這部影片的,但在緊要關頭(at the last minute),Enzo G. Castellari和製片人們又臨時找人替帶了他的工作。Castellari大大地變更了Cozzi的劇本,並調整了數百萬的預算經費,同時遊說製作人,希望拍攝一部3小時時長的非發售影片。但這個主意被製作人無視掉了。1989年,Cozzi又被重新僱傭以修繕影片,製作人也花費了額外的50萬美元經費使影片最終完成。 Legacy 部分觀眾批評其低成本製作、過分地做作、情節不夠合理、特效很爛以及笑點太低,遂將其歸類為受眾面過小的爛片。情節不嚴謹是同時代許多奇幻電影的通病,而特效爛則與低製作成本有關係。Lou Ferrigno則在一次採訪中說本片是由自己製作的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本片曾列入史上百大最值得一看的爛片被金酸梅獎建立者John Wilson收入其著作"The Official Razzie Movie Guide"中。
{'wikidata_id': b'Q1961904'}
陈伯村 陳伯村(1909年4月-1992年6月7日),四川省岳池縣人。原名石柱國,曾用名胡阿榮。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民國時期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至1931年,任共青團江蘇省委發行員、組織部秘書,上海滬西豐田紗廠團支部書記。1932年至1933年,任共青團上海法南區委宣傳部部長,共青團上海浦東、江灣、閘北區委書記,共青團江蘇省委巡視員。1933年被捕入獄,改名陳伯村。1937年9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到央黨校學習。1938年至1945年,任陝北公學黨總支組織委員兼政治部組織科科長,關中陝北公學分校黨總支組織委員、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中共中央黨務委員會秘書,中央組織部幹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秘書,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 1945年9月至1946年7月,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組織部幹部科科長、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幹部科科長。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任東北局土改工作團團長兼東安地委副書記。1947年3月10日,省委作出《關於成立一分區地委、名單的決定》,決定成立中共合江省一分區地委(亦稱勃利地委),地委機關駐勃利,管轄勃利、依蘭、樺南、依東、刁翎、雙河、林口7個縣委。一地委成立後,隸屬於省委領導,陳伯村任中共勃利地委(合江省一分區)副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同年8年,根據東北局「合江省取消3個地委一級組織」的指示精神,省委決定撤銷了一分區地委。地委原屬各縣委由省委直接領導,1947年8月至1948年7月,他改任任中共合江省委常委、省委民運部部長。1948年7月任中共合江省委組織部部長。1948年10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合江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婦女部部長。 共和國時期 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東北局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1951年2月-1952年6月,擔任東北人民政府人事部部長。1952年6月至1954年6月,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二書記、市委工業部部長兼市政府財經黨組書記(1954年3月至6月),中蘇造船公司理事會主席。1955年起,擔任哈爾濱水泥廠副廠長。1958年起,任哈爾濱濱熱電廠廠長。1979年起,任電力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是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委。1992年6月7日逝世。
{'wikidata_id': b'Q51097438'}
司马元兴 司馬元興(?-493年8月1日),名紹,字元興,以字行,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安平獻王司馬孚的後裔,東晉右衛將軍、散騎常侍、中護軍、使持節、侍中、太尉公、河間武王司馬欽的玄孫,東晉侍中、左衛將軍、河間景王司馬曇之的曾孫,北魏安遠將軍、丹陽簡侯司馬叔璠的孫子,北魏寧朔將軍、驃騎府從事中郎、鎮西將軍、略陽王府長史、宜陽子司馬道壽的長子,司馬仲明的兄弟。 司馬元興在北魏官至寧朔將軍、固州鎮將、鎮東將軍、漁陽太守,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宜陽子。北魏太和十七年歲次戊申七月庚辰朔十二日壬子(493年8月1日),司馬元興在家中去世,永平四年歲次辛卯十月癸亥朔十一日癸酉(511年11月16日),遷葬於溫城西北二十里。其墓誌首踢《魏故寧朔將軍固州鎮將鎮東將軍漁陽太守宜陽子司馬元興墓志銘》,於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河南孟縣出土,與同時出土的三方墓誌並稱「四司馬墓誌」,是魏碑中的名品。
{'wikidata_id': b'Q15926435'}
人工耳蜗 歷史 早在1790年,伏打率先發現了電刺激聽覺系統產生聲音感覺的現象。他將兩個金屬杆置於自己的雙耳中,加以50伏特的電壓,產生了「搖晃的感覺以及聽到了像煮沸的濃湯一樣的聲音」。此後,類似的實驗時有發生。直到20世紀初,電子音響放大式助聽器出現。 用電極對聽神經施加電刺激的最早案例由法國和阿爾及利亞籍外科醫師André Djourno和Charles Eyriès完成。在一個外科手術進行的過程中,他們將電線與神經連通,通以電流後病人報告聽到了「像賭博輪盤」或者「像蟋蟀鳴叫」一樣的聲音。 1961年,美國醫生威廉·豪斯將上述Djourno的論文翻譯成了英文,研製了類似的設備並將其植入了三個病人體內。1969年,House與Jack Urban協力開發出了第一款可穿戴式的人工耳蝸。House的這款人工耳蝸僅有一個電極,只為輔助讀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學者Graeme Clark教授研以及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Erwin Hochmair教授分別研發出了可在電刺激耳蝸的多個部位的設備。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多通道人工耳蝸在奧地利維也納進行了植入。順帶一提,曾參與水星計畫的太空人艾倫·雪帕德與豪斯醫生出生日期其實只差了兩個禮拜。當艾倫·雪帕德因美尼爾氏綜合症導致無法繼續太空人的生涯時,正是豪斯醫師替艾倫·雪帕德施行手術,讓後者得以繼續太空人的生涯。當艾倫·雪帕德於完成阿波羅十四號任務後接受眾人的歡呼時,艾倫·雪帕德卻是將這榮耀獻給當嘉賓的豪斯醫師夫婦。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於1984年批准了人工耳蝸在美國在臨床中用於成人,並分別先後於1990年、1998年和2002年將病人年齡下限降低到了2歲,18個月和12個月。目前人工耳蝸植入病人的年齡下限,在特殊情況下可達4個月(國際範圍內)或6個月(美國境內)。截止2006年,在中國北京上海最好的醫院中,目前可以對年齡為8個月的嬰兒進行手術【截止到2010年】,全世界最年幼的人工耳蝸使用者僅5個月(163周日),位於德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步,人工耳蝸原先臃腫的體外部分變得越來越小。時至今日(2006年),大多數學齡聾兒所佩戴的人工耳蝸的體外部分都和電子助聽器差不多大,基本可以隱藏在耳後。不過由於幼齡兒童的耳朵較小,而且可能玩弄壞體外部分,所以專門用於幼兒的語音處理器通常放在背部的小包裡面(體配機佩戴方式)或者衣服領子裡面(衣領式佩戴方式),並且通過電線與位於頭部的麥克風和信號發射器相連。 目前雙耳式人工耳蝸已經實現,醫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分別對兩隻耳朵分別進行人工耳蝸手術,這種人工耳蝸的優點是可以恢復或改善被植入者的聲音定位能力。研究表明,人工耳蝸使用者的聽力較單耳式的為佳,而且其聲音定位能力也確實比較強。目前全世界有約3000名雙耳式人工耳蝸使用者,其中包括1600名兒童。普遍認為雙側耳蝸的效果優於單側耳蝸,但是在中國大陸,單側耳蝸的價格已經非常昂貴,雙側耳蝸絕非一般家庭承受的,因此國內95%以上都是單側耳蝸,根據家長的反饋,單側耳蝸的兒童依然可以獲得良好的聽力效果,與雙側耳蝸相比差距並不是非常顯著。 對於某些聽力損失情況為「低頻損失小,高頻損失大」(即高頻陡降型)的人來說,佩戴聲電聯合技術的產品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其聽到聲音,這項技術完美的將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結合在一起,當聲音處於低頻段時,助聽器發揮作用,而聲音處於高頻段時,人工耳蝸發揮作用,這樣可以利用患者所殘留的良好聽力,但是在價格方面這種技術的產品也是最貴的,因為它基本上是一個人工耳蝸+一個高檔助聽器的價格。 目前,各家耳蝸公司都在積極研製全植入方式的耳蝸,將人工耳蝸的全部組件都植入皮下組織,從而在外觀上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差別,但根據澳大利亞的三名測試者反饋,在植入該產品後,能聽到一些來自身體內部的聲音,例如血液的流動,皮膚頭髮的摩擦聲等等,讓人無法忍受,只好重新手術將該產品取出。 耳聾(失聰)的類型 耳聾可分為感音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輕度或中度感覺神經性耳聾患者一般只需要佩戴助聽器即可,不需要使用人工耳蝸。原因在於,人工耳蝸是一種手術,當人工耳蝸植入完畢後,聲音信息不再通過外耳道和中耳,而是被人工耳蝸的麥克風拾取,並且通過處理後被傳送到植入部分的刺激電極上。 需要指出,人工耳蝸使用者的聽神經一般須完好且功能正常。如果聽神經病變或損傷程度過於嚴重,人工耳蝸將無濟於事。然而不排除一小部分患有嚴重的聽神經病變的病人能夠從人工耳蝸受益。 使用者的年齡問題 人工耳蝸的使用者可以分為語後成年人和語前兒童兩大類。這兩類使用者在需求和治療效果上有較大差別。歷史上,人工耳蝸最早成功應用於在學會說話後失聰的成年人,可以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對語言和一些其他類型聲音的理解能力。但是,如果失聰時間過長,病人的腦掌管聽覺的部分可能已經變作掌管其它功能。這類病人如果使用人工耳蝸,他們起先所聽見的聲音將會與正常聽覺差別很大,腦經常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適應聽覺信息。 在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蝸前,必須認真掂量外科手術的副作用和人工耳蝸的益處。隨著人工耳蝸設備的不斷改良(尤其是語音處理器軟硬體的改良),現在人工耳蝸的益處常常被認為超過外科手術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失聰時間不長的老年人。 語前嬰幼兒是人工耳蝸的一個重要用戶群體,他們的家長希望孩子長大以後可以具備較好的口頭語言交流能力。研究表明,較早(幼於2周歲)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案例成功的機率較之較晚植入的案例要高。不過,語言能力形成的過程在青春期之前都未完全中止,所以在青春期之前植入人工耳蝸,都可能對語言能力的改善產生一定的益處。 在中國大陸的聾兒康復界,一直提倡「三早」,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從年齡上來講,普遍認為,如果極重度耳聾的孩子能在一歲時植入人工耳蝸,無須進入語訓機構,只需要家長進行科學有效的家庭訓練即可,這樣的孩子三歲左右即可以進入的正常幼兒園上學。超過三歲以後植入人工耳蝸,如果術前通過配帶助聽器有良好的聽力和語言基礎,術後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三歲以上也沒有戴過助聽器的兒童做人工耳蝸後,必須在專業的語訓機構經過老師和家長的艱苦努力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康復過程會比較艱難。 外科手術、術後治療和長期影響 人工耳蝸的植入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一般需要1.5到5小時,一般屬於急診手術。手術完成後,病人一般要繼續住院四到五天。 該手術的風險和可能的副作用包括: 1)皮膚感染; 2)造成耳鳴; 3)損壞前庭系統; 4)損壞面神經,導致面部肌肉無力。 過去曾經有人認為人工耳蝸會摧毀病人的殘存聽覺,但是新近的研究表明並非完全如此。有經驗的手術專家可以做到保留殘存聽力,雖然日後可能會出現能夠治癒耳聾的生物學療法,但是這些療法尚無法預期,而聾兒正處在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因而,雙耳式人工耳蝸正在日益受到推崇,尤其是對於兒童而言。 人工耳蝸不能起到立杆見影的效果。術後治療、以及腦對新的聲音信息的適應,都需要一段時間。對於先天性耳聾的兒童來說,手術後的聽覺訓練和語言治療可能將持續數年之久。不過對於在嬰兒期植入人工耳蝸的兒童來說,在他們達到學齡時一般就已經形成了滿意的口頭語言交流能力。很多醫生學者認為,家人的支持和參與,以及幫助兒童養成語言能力的努力,甚至比醫學治療本身更為重要。 2003年,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發布了關於使用人工耳蝸的兒童更易患細菌性腦膜炎(Reefhuis 2003)。許多其他的人工耳蝸用戶、聽覺專家以及外科醫師也曾報告,當中耳感染導致中耳液體駐留時,人工耳蝸會受到影響,導致使用者暫時失去聽覺。 人工耳蝸還有一些與聽覺無關的影響。例如,佩戴人工耳蝸者往往迴避有身體接觸的體育運動,原因是猛烈碰撞可能損壞植入部分,造成麻煩。人工耳蝸的生產者也警告使用者迴避水肺潛水(SCUBA diving),原因是水下的壓力可能損壞設備。不過,娛樂性潛水通常抵達的深度的壓力一般不足以產生此類損壞。在潛水、游泳或淋浴之前,體外部分應該事先關閉。一些品牌的人工耳蝸不能耐受較強的磁場環境,所以其使用者不能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不過FDA新近批准的一些人工耳蝸品牌中,有一些可與一定磁場強度的磁共振成像設備。另外,人工耳蝸的電極所施加的電流刺激可能對其周邊的神經組織有良好的作用。 價格 在美國,人工耳蝸的醫療開銷在15000至40000美元之間。該價格包括術前評估、外科手術、設備(硬體)價格、以及術後康復。在美國,該開銷的一部分可以由健康保險承擔。在一些有全額健康保險(Universal health care)的已開發國家,人工耳蝸的使用率比美國要高。例如在澳大利亞、丹麥和挪威,約80%到90%的聾兒使用人工耳蝸。 在中國大陸,國家已經開展了針對聾兒的人工耳蝸救助項目,免費給聾兒實施人工耳蝸手術,幫助上千名兒童重新返回有聲世界,但是對於每年四萬名新生聾兒的中國,數量還遠遠不夠。很多家庭自費給孩子佩戴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本身費用在17-27萬元人民幣之間不等,手術費大約1萬元人民幣,術後的康復費用與當地康復機構的收費水平有關。 有效性 人工耳蝸只是一種聽覺假體,並不能「治癒」耳聾或其他聽覺障礙。今天的人工耳蝸可以相當滿意地模擬真實所聞的聲音,以至於許多佩戴人工耳蝸的兒童或者失聰歷史不長的成年人和輕度聽覺障礙的情況差不多。兒童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並經過電刺激強度調整之後,一般可以聽見15分貝聲強級(dB SPL)的聲音(輕聲耳語的聲響)。 一些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病人認為人工耳蝸非常有用,但是也有極小一部分病人覺得使用人工耳蝸的效果還不如不用。對於具備語言能力後失聰的成年人來說,人工耳蝸往往能非常有效地恢復理解語音的能力。失聰歷史越短,效果就越好。 英國國會成員Jack Ashley於1994年在70歲時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當時他已經失聰25年。植入後,他能夠和他所認識的人毫無困難地一對一對話,甚至打電話也沒有問題。不過他在接觸新的語音或者急促地交談的時候可能會有困難,仍然需要藉助讀唇。據他描述,人工耳蝸產生的語音聽上去像「得了咽喉炎的機器人」。這種語音聽上去很像機器人的原因是電極數量的限制。當前的人工耳蝸最多只有22個電極,而人的正常耳蝸卻有約16000個精巧的毛細胞。 儘管如此,很多人工耳蝸使用者發現聲音質量是如此之好,以至於他們不再需要藉助讀唇。美國的一位脫口秀主持人Rush Limbaugh也是人工耳蝸的使用者,他說他的聽覺沒有任何問題,除了不能聽懂新的音樂旋律。 不過一些自幼失聰的成年人工耳蝸用戶常常對人工耳蝸的有效性感到不滿。不過對於那些自幼失聰,但是接受口語教育和助聽器聲音放大(主要是為了保存其聽神經的功能)的成年用戶,效果往往不錯。 對於幼齡兒童,效果參差不齊。大多數使用人工耳蝸的兒童的聽覺都尚可,但是有極小一部分的聽神經無法被有效地刺激。一般來說,聽神經不良可以在術前檢查中被發現,但是仍然有1%的漏查機會。這些聽神經無法被電刺激的用戶今天可以考慮腦幹聽覺假體(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 一些學者也發現使用人工耳蝸的兒童多數接受口語教育(Oralism),而不是手語教育(Manualism)。根據Johnston(2004),人工耳蝸是造成手語在已開發國家日漸式微的諸多社會和科技因素之一。 倫理問題 對人工耳蝸的反對聲音大多來自聾人社群。這一社群主要由自幼失聰,並且接受手語教育的聾人組成。他們並不認為耳聾是一種需要治癒的疾病,而且為他們從小薰陶其中的視覺文化感到自豪(見聾人文化)。此類意見對立其實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直到最近人工耳蝸這一能夠將聾兒轉變成具有一定程度的聽覺的兒童的技術的出現,這一爭論被再次點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聾人社群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芬蘭等許多國家進行了針對人工耳蝸的抗議活動。 由於人工耳蝸在嬰幼兒的應用,須及早植入,以趕上腦的聽覺發育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所以很多人工耳蝸植入都是在嬰幼兒本人具備獨立思考和決策能力之前進行的。這種做法遭到了來自聾人社群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在扼殺聾人文化,不顧正常嬰幼兒的健康強行實施外科手術,是一些人工耳蝸的生產者和醫師在故意誇大人工耳蝸的有效性、低估外科手術的風險。不過,大多數聾兒的家長和醫師卻不這麼認為。 隨著人工耳蝸的改良和使用的日益廣泛,來自聾人社群的反對聲音正在減弱。現在他們認為使用人工耳蝸的兒童應該有機會學習手語。確實已經有一些特殊教育學校成功地集成了口語教育和手語教育。但是很多人認為,使用人工耳蝸的聾兒只有完全融入口語世界,才能在日後的生活內取得成功。 此外,也有一些批評者認為,人工耳蝸改變了聾兒的生活軌跡。他們原先可以享受作為一個聾人的自豪感,以及使用手語這一對於他們來說較為容易的交流方式。但有了人工耳蝸之後,他們卻要和其他正常兒童一樣在語言交流能力方面受到評價。由於人工耳蝸並不能帶來正常的聽覺,所以這些兒童可能由於語言交流能力差而產生心理陰影。而人工耳蝸的支持者認為,使用人工耳蝸的兒童在設備調校完畢之後,就可以進入正常人的生活圈子。而且這種調校往往只需要幾年,很多兒童在學齡前就可以完成這一過程。 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 人工耳蝸的工作是基於耳蝸的頻率拓撲(Tonotopy)性質。所謂頻率拓撲,就是耳蝸的不同部分與不同聲音頻率的一種規則的對應關係。在正常的聽覺系統中,聲音的機械震動通過外耳和中耳之後,在耳蝸內部的液體管道內形成一個行波。行波在耳蝸的各處與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發生共振。根據頻率的不同,此共振的最大幅度產生在基底膜的不同部位。高頻的聲音在基底膜靠近底端(即靠近圓窗)的部位產生最大共振幅度,低頻的聲音的最大共振幅度則產生在基底膜靠近頂端(即遠離圓窗)的部位。基底膜的振動帶動毛細胞纖毛的振動,產生毛細胞的感受器電位,進而產生聽神經的動作電位發放。所以聽神經繼承了耳蝸的頻率拓撲性質。頻率拓撲是聽覺系統將聲音分解成為不同頻率成分的一種手段。腦的中樞聽覺系統能夠根據聽神經中不同神經纖維的發放情況判斷基底膜的振動情況,進而推斷聲音的頻率成分。 在一些患有感覺神經性耳聾的病人內,毛細胞遭到損傷或者數量減少。這種病變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耳毒性藥物的作用、一些諸如腦膜炎的疾病的作用、以及遭到過響噪聲的破壞。殘存毛細胞無法正常地驅動聽神經。而人工耳蝸就是繞過毛細胞這一環節,直接對聽神經進行電刺激。對於腦來說,這種電刺激的效果就好像是聽神經被聲音通過正常的基底膜和毛細胞驅動一樣。這就是人工耳蝸的基本工作原理。 音頻處理 人工耳蝸必須對聲音進行處理之後,才能產生驅動電極的指令。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按照電極的數目將聲音按照頻率分塊。但是由於多個電極同時通電會造成電極間電流的電荷不平衡,進而造成組織、電極損傷等一些不良影響,所以常常需要使用更加複雜的處理方法。 傅立葉頻率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將聲音通過若干個中心頻率不同的濾波器,並選取這些濾波器的輸出峰值來作為驅動電極的指令。這一處理方法的優點是突出語音的時間結構。 特徵提取方法旨在突出元音的頻譜特徵。元音是語音的重要組成部分。元音的頻譜由一個基頻和一系列共振峰(Formant)組成。不同元音的共振峰頻率不同,並遵照一定的規則。特徵提取算法就是試圖識別語音中的元音,並且通過某些手段在人工耳蝸中突出這些元音的頻譜特徵。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特徵提取方法的應用正在逐漸減少。 信號發射器 信號發射器通過無線電波與植入部分通信,因而不需要物理連接,降低了發生感染的機會。 信號接收器和電刺激器 信號接收器和電刺激器埋藏在顱骨耳後的部位。信號接收器接收來自信號發射器的無線電波,並將其解碼為經過處理的聲音信息。該信息經過電刺激器的進一步處理成為驅動電極的指令。 電極陣列 人工耳蝸的電極陣列基於一種矽膠,其電極是由高導電性的金屬,例如鉑(白金)製成。電極陣列通過電線與植入部分的其他組建相連,並通過外科手術被塞入到耳蝸深處。耳蝸是一個環繞聽神經的螺旋結構。聽神經和耳蝸中的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一樣,具有頻率拓撲性質(tonotopy),即空間位置和特徵病頻率的對應關係。當電流通過耳蝸內的電極時,就在聽神經處產生一個電場,使聽神經得以興奮。電極陣列中不同位置的電極通電使病人感覺到不同頻率的聲音。 編程及語音處理器 人工耳蝸必須能夠根據個體用戶的特性而編程。編程工作須由經過人工耳蝸相關訓練的聽力學專家(Audiologist)來進行。編程者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用戶所感覺到的響度來設定最低和最高的刺激電流強度,並且選擇對用戶合適的語音處理算法和參數。 生產廠商 截止2005年,世界三大人工耳蝸設備製造廠商是澳大利亞的Cochlear Corporation(科利耳公司),美國的Advanced Bionics(高級仿生學公司),和奧地利的MED-EL公司。這三個廠商所生產的人工耳蝸設備非常類似,並沒有公認認為哪個廠商的產品更優。這三個廠商的產品的植入後效果的波動範圍都很大。 正因為這三個品牌的性能類似,所以在選用人工耳蝸時經常要考慮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植入體特色、體內體外相容永續性、體外部分的性能、美觀性因素、電池壽命、可靠性、廠商的客戶服務、解剖學因素以及外科醫師對某一品牌的熟悉程度等。 大眾文化中的人工耳蝸 2000年學院獎提名影片聲音與憤怒(Sound and Fury)描寫的就是與人工耳蝸有關的文化隔閡。故事的主人公Artinian一家就是聾人文化的一個縮影。他們的兩個孩子11歲的Peter和7歲的Heather處在爭論的中心。後來,這個家庭中許多原先抵制人工耳蝸的成員都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或者允許他們的孩子使用人工耳蝸,最後甚至成為了人工耳蝸的堅定支持者。 在西方,使用人工耳蝸的著名人物包括英國國會議員Jack Ashley,美國一個保守派脫口秀主持人Rush Limbaugh,英國設計師和印刷商Tony Malone和Heather Whitestone,以及1995年美國小姐。 在電視連續劇「ER」中,Peter Benton之子Reese Benton天生耳聾,並使用人工耳蝸。
{'wikidata_id': b'Q724965'}
Melonbooks 概要 Melonbooks定位是販賣動畫、電腦遊戲、各種漫畫及關於以上題材的同人誌及音樂CD、關連角色商品的專門店。與積極接受十八禁同人誌販售委託的虎之穴相比,Melonsbooks取向側重於一般向同人誌。 Melonbooks店鋪經常與動畫商店中最大規模的Animate與中古同人商店指南針(Lashinbang)相鄰。另外,Melonbooks亦特化其業務,開設以女性向商品為主的姊妹店鋪「livret(リブレット)」。2005年開設Melonbooks.com(メロンブックス.com),提供下載販賣(數碼同人)同人作品。 再者,Melonbooks看板娘「小蜜瓜」(めろんちゃん)以Evo VII・GA2 City(所謂的痛車)等車輛參加了全日本拉力錦標賽(全日本ラリー選手権)及其同類型比賽,並在近年在本業以外的活動中相當活躍(後述)。 會社沿革 1998年於北海道札幌市創業。同年7月11日為其1號店的札幌店於Animate札幌店的一個角落開幕,其後將其轉移並擴大營業。店名的來由為夕張蜜瓜,它是其中一種北海道名產品之一。同年11月以在仙台市開設仙台店為契機,後來在其他的地方都市積極廣設店舗網。2019年現在共開設了21間店舖﹐在同人商店中其直屬店舖為最多。 其本部於2000年間位於東京都池袋,後於2002年12月轉移到神奈川縣橫濱市。之後再將事務所搬遷到秋葉原並且將本社所在地設置於此。2010年4月,其事務所及本社所在地已移往台東區御徒町。 現在的標識為第3代(2003年9月 - ),初代為在創業時到2001年9月,2代為2001年10月間到2003年8月中使用。 積分卡 積分卡在當初是使用紙制的蓋章帳本,於2009年2月為了強化年齡確認及使其更順暢,將紙制的積分卡改為樹脂制的膠卡並使用聯網方式(條碼讀取式)存取。而設計上「Melonbooks」是以綠色為底色加上標識,而「livret」與前者幾乎一樣,只是底色為紫色及換上自己標識。這兩張卡可以在申請發卡時自由選擇。 吉祥物角色 Melonbooks主要的吉祥物角色為小蜜瓜。
{'wikidata_id': b'Q10851653'}
王善荃 王善荃(1869年-1923年),安徽廬江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官員。 生平 王善荃是清朝拔貢。他曾參與設立茶磁賽會公司以參加1904年世界博覽會。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1902年),候補知府王善荃等人向清朝外務部呈遞《創辦茶磁公司屆期運赴美國賽會懇批准發給文憑並請咨南洋大臣保護附呈專辦出洋茶磁賽會章程由》。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茶磁賽會公司準備運貨赴美國參加賽會(1904年世界博覽會),王善荃遂向清朝外務部申請發給護照並照章保護。 光緖三十一年七月(1905年)到光緖三十一年十二月(1906年),王善荃任內城工巡總局總監督。光緒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至宣統三年六月(1911年),他任外城巡警總廳廳丞。宣統三年六月(1911年)至宣統三年十二月,他任內城巡警總廳廳丞。中華民國成立後,他繼續任內城巡警總廳廳丞,任至1912年4月13日辭任。 1908年,國會請願運動高漲,7月3日,梁啓超的政聞社致電軍機處憲政編查館,請求限期三年召開國會。並鼓動王善荃奏請「頒發明詔,定期三年,召集國會。」7月10日,巡警廳丞王善荃上疏請求三年內召開國會。後來清政府於1908年8月下令查禁政聞社,一時大有株連之勢。善耆接受了其幕僚王善荃等人所說的「朝廷以立憲號召天下」,所以不能「以聞政為罪」的主張,決定採取不株連的態度。善耆還致電各省總督和巡撫,囑咐他們不要大肆鎮壓,此事遂獲得緩和。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他參加了國民共進會,後來該會於8月同其他黨派組成國民黨,他任國民黨參議。 1915年4月27日,他任福建閩海道尹。其間,1917年7月31日,他署理福建省政務廳長。1920年他去職。此後,他轉赴安徽省工作。1921年11月8日,他任安徽省會警察廳長,兼任全省警務處長,任職至1923年3月6日。1921年9月許世英任安徽省省長後,於同年12月26日在安慶組建安徽省道局,任命警務處處長王善荃兼任局長。1923年2月2日,黎元洪免去許世英安徽省長的職務,改任許世英為航空署督辦。許世英卸任後寓居天津,委託警務處長王善荃代拆代引。 1923年,王善荃因意外爆炸而殉職。享年54歲。
{'wikidata_id': b'Q15912983'}
周玉山 周玉山(1950年12月22日-),現任考試委員,國家文藝獎得主,筆名茶陵,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茶陵。 生平 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社會系學士。 其父周世輔為前政大教授,其弟周陽山為前監察委員,其兄周南山為前中興顧問工程公司總經理。 社會活動 潘公展獎學金基金會董事長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筆會理事 中國文藝協會監事 中央日報主筆 中國時報主筆 著作 兄弟行:三民書局,民107年 大陸文學與歷史:東大圖書公司,民92年 無聲的台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85年 蔣公哲學思想與中西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4年 文學徘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80年 大陸文藝論衡: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9年 五四運動與中共:博士論文,民77年 大陸文藝新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3年 文學邊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2年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研究:碩士論文,民64年 得獎記錄 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理論獎、中國青年寫作協會青年文學獎、中華文化總會中正學術獎、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著作獎、教育部青年學術獎等。
{'wikidata_id': b'Q827918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軍工」,俗稱「哈軍工」)。軍事工程學院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從1953年到1966年,軍事工程學院僅招生13屆,但校友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達40餘人,超過200人被授予將官軍銜。「兩彈一星」、超級計算機、隱形戰鬥機、飛彈驅逐艦、核動力潛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尖端國防工程的大批骨幹均來自軍事工程學院。另外,許多軍事工程學院的校友也活躍於政商界。 1952年3月18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副總參謀長粟裕向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朱德、林彪呈送《關於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經周恩來、朱德、林彪審閱後,1952年3月26日毛澤東批示「同意」。由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獲得批准創辦。 1952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致函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布爾加寧,請蘇聯按5個系的規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派遣專家和顧問。1952年7月1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發命令,任命陳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1952年,中央軍委決定,以西南軍區第二高級步兵學校、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的部分幹部為基礎,籌建軍事工程學院。中央軍委還決定,建成後的軍事工程學院應當為全軍各軍兵種培養軍事科學技術人才,校址設在哈爾濱市,並且要求軍事工程學院於1953年9月1日開學。 1952年8月22日,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了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1952年9月1日在北京市恭儉胡同59號開始辦公。籌備委員會由陳賡、徐立行、李懋之、張衍、黃景文、胡翔九、張述祖、任新民、沈正功、趙子立10人組成,主任委員陳賡,副主任委員徐立行。1952年9月16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了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臨時黨委。陳賡、徐立行、李懋之、張衍、胡翔九、黃景文任臨時黨委委員,陳賡任臨時黨委書記。該院成立之後, 先後有三百多位各個專業的蘇聯專家參與了學院的建設, 至到60年代中蘇關係完全破裂。 1952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批准了軍事工程學院請調教授的報告。中央軍委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下達「為軍事工程學院抽調300名助教及1000名學員的指示」。1952年11月26日,軍事工程學院向中央軍委呈報了校舍建築初步計劃。1952年12月15日,中央軍委批准軍事工程學院成立建築委員會。1953年1月30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軍事工程學院委員會。1953年2月21日,中央軍委命令:軍事工程學院隸屬中央軍委各總部直接領導。軍事工程學院下設6個部,5個系,22個專科,24個本科生專業。5個系是:一系空軍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軍工程系,四系裝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1953年4月25日,基建工程動工。1953年5月13日,蘇聯顧問團抵達軍事工程學院。1953年5月15日,毛澤東批示,軍事工程學院每年畢業學員以800人為限。1953年8月26日,毛澤東為軍事工程學院成立暨第一期學員開學頒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訓詞》,為軍事工程學院題寫了《工學》報名。 1953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大會舉行,副總參謀長張宗遜代表中央軍委參加。周恩來、朱德、賀龍、劉伯承、羅榮桓等為學院題詞。1953年9月1日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建校日。 1955年9月1日,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改為五年。1955年9月,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科學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班暫行條例(草案)》。1958年7月,軍械部軍械科學研究所遷來,轄屬於炮兵工程系。1958年8月1日,學院首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 1958年12月,學院成立飛彈工程系。1959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延長為五年半,少數專業延長為六年;取消一年的預科教育。1959年11月19日,院長陳賡向中央軍委提出將學院分建、改建的建議。1959年12月23日,周恩來視察學院。1959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炮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別組建各兵種的工程學院。1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遷往武昌,與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後為南京理工大學)。1960年6月,學院成立原子化學防護系。1960年8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學院成立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1960年8月15日,蘇聯政府撤走在學院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 1961年5月,裝甲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1961年6月,工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後遷南京,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1961年7月5日,中央軍委第94次辦公會議作出了將軍事工程學院教學業務工作劃歸國防科委領導等決定。1961年7月26日,周恩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關於幹部子弟在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的表現匯報材料上作了批示。1961年8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林彪視察學院。1961年8月,原子化學防護系遷往長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工程學院(後遷北京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技術學校,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院)。1961年8月,學院成立原子工程系、電子工程系。1961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一律改成五年。 1962年1月10日,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劉居英、政委謝有法命令,公布《關於保證學員學習時間的規定》和《關於保證教師業務時間的規定》。1962年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同意將軍事工程學院教師(不含政治、軍事教員)職務名稱改成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不再稱主任教員、教員。1962年2月19日,學院頒布《軍事工程學院教學工作條例(草案)》。1962年5月18日至23日,學院召開招生工作會議,根據周恩來批示,學院招生不再由組織保送,一律參加全國統考。1962年6月18日,周恩來第二次視察學院。1962年6月,學院專業從64個調整為45個,同時修訂了教學大綱,學制分為五年、六年兩種。1962年12月,羅瑞卿在中央軍委辦公會議上向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劉居英傳達了葉劍英、陳毅、羅榮桓、劉伯承四位元帥對學院的指示。1963年9月1日,軍事工程學院慶祝建院十周年,三總部領導張愛萍、李聚奎、徐立清來院參加慶祝活動。 1964年2月21日,軍事工程學院黨委下達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指示,並且樹立了軍事工程學院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先進典型張金槐。1964年7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來學院視察。 1965年5月5日,中央軍委決定,軍事工程學院劃歸國防科委建制領導。1965年5月15日,學院撤銷了保證學員學習時間和保證教師業務時間的「兩道命令」。1965年8月17日,毛澤東批轉《關於軍事工程學院第一批參加農村社教運動的報告》。1965年9月21日,學院黨委制定了「三段教學,四至五年」教改方案,專業從45個調整為33個。 哈爾濱工程學院 196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關於軍事工程學院等三所院校改變管理體制的報告》,決定自1966年1月1日起,三所院校改成地方體制,仍歸國防科委領導。其中,軍事工程學院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65年12月19日,中央軍委通知,經周恩來同意,軍事工程學院改制可以推遲至1966年4月1日起執行。 1966年4月,被指責為全軍四個「不突出政治」的落後單位之一的軍事工程學院,被集體轉業,退出軍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仍隸屬國防科委。 1966年4月,成立電子計算機系。1966年5月11日,根據中共黑龍江省委部署,哈爾濱工程學院召開「文化大革命」誓師動員大會,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1966年7月22日,任允中率領中共黑龍江省委工作隊進駐學院。 1967年1月31日,「軍工紅色造反者聯合接管委員會」奪取院、系兩級黨政大權。2月18日,「軍工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成立。6月1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軍工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革命委員會」。 1968年3月,哈爾濱工程學院開始「清理階級隊伍」。1968年8月29日,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派出「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哈爾濱工程學院。1968年11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相關文件規定,對畢業生進行了分配。 1969年8月,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通知,學院736名幹部參加了「赴邊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1969年12月4日,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傳達中央軍委指示:決定學院內遷至三線辦學,偏重軍工遷至長沙。1969年12月20日,國防科委傳達中央軍委指示:學院主體(院直領導機關、4個系以及基層單位)內遷長沙;航空工程系遷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遷四川省重慶市北碚,組建重慶工業大學(後該系調出併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艦船工程系留在哈爾濱,更名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後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風洞實驗室更名風洞研究所(後為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 長沙工學院 1970年1月29日,國防科委傳達國務院、中央軍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爾濱工程學院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1970年5月2日,中央軍委批覆,長沙工程兵學院營房移交國防科委。1970年5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批覆國防科委的報告,同意哈爾濱工程學院營房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1970年6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哈爾濱工程學院內遷長沙,更名「長沙工學院」,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領導。1970年8月,中央軍委決定,長沙工學院由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軍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實行雙重領導。1970年10月,學院教職工開始分成4批遷往長沙。1970年11月8日廣州軍區批覆,舟橋八十四團營房移交長沙工學院使用。1970年11月14日,廣州軍區派出工作組全面領導學院工作,工作組組長韓凱亞,副組長丁原昌。1970年12月3日,經廣州軍區批准,學院啟用「長沙工學院」公章。1970年12月,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指示,原哈爾濱工程學院64萬多平方米校舍、近10萬件營具全部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省軍區。 1971年12月3日,國務院業務組和軍委辦公會議批准,長沙工學院的任務主要是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培養技術人員,兼顧國防科委直屬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區的需要。1972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學院招收的第一期短學制大學生開學。1972年4月11日,經中共湖南省委批准,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成立。1972年11月13日,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向毛澤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呈送關於請求恢復或重建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並且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還通過廣州軍區的領導,要求將長沙工學院重歸部隊序列。但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的請求沒有獲得回復。 1973年7月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重慶工業大學,原哈工大的相關專業遷回哈爾濱工業大學;原軍工二系調歸長沙工學院建制。1973年8月9日,廣州軍區工作組奉命撤出長沙工學院,長沙工學院工作由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副書記張文峰主持。1974年4月25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派工宣隊進駐長沙工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2017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信息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學校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 2017年7月19日,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大會暨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出席座談會並發表講話。習近平在訓詞中說,「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要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潮流,適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抓好通用專業人才和聯合作戰保障人才培養,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wikidata_id': b'Q831227'}
變臉 (異世奇人) 劇情 博士本想帶泰勒去1950年代的紐約,卻意外地去了同一時代的倫敦。泰勒發現這兒的不少居所也裝有電視天線,這讓她感到不可思議,因當時擁有一台電視機是甚為奢侈的事。為此,他們到一家電器店查問。電器店的主人馬珀承認他以低價出售電視,為的是使更多的人能看到即將舉行的伊莉莎伯二世登基大典。其間,二人又目睹一些人被警察神秘地帶走。於是,二人又拜訪一戶名為幹路士的家庭。湯米·幹路士告訴博士他的祖母在某天晚上突然失去了臉部。此時,警察破門而入,把湯米的祖母帶走。博士與泰勒決定兵分兩路﹕前者蹤跡警察﹔後者則再次到訪電器店。在電器店,泰勒發現一個名為「電線人」的外星生物躲藏在電視為內,「電線人」直言是她威迫馬珀以廉價出售電視,以讓更多的人能夠觀看伊莉莎伯二世的登基大典。介時,她會通過電視吸食觀眾的靈魂,以取得足夠的能量逃離地球,而早前一些失去了臉部的人正是被她吸走靈魂的。語畢,「電線人」也一併吸走泰勒的靈魂。 另一邊廂,博士追蹤成功,探長保素坦言他對社區的居民忽然變成無臉人一事毫無頭緒,唯一可做的就是把他們關起來,以安定群眾的情緒。此時,警察又帶來一批失去了臉部的人,其中包括泰勒在內。因此,博士帶同保素等人來到電器店。「電線人」試圖吸取博士的靈魂,但在博士的極力反抗下而未能得逞。「電線人」於是展開下一步的計劃﹕她移動至一台可攜電視,並要脅馬珀把這台電視掛在亞歷山德拉宮發射站,這麼一來,她的能量就足以在登基大典之時吸食所有觀眾的靈魂。為阻止「電線人」的陰謀,博士追從到發射站,並製作了一卡式錄影帶,把「電線人」埋藏在裡面。 製作 《變臉》一集的劇本由馬克·加蒂斯編寫。此前,他曾為第九任博士的《借屍還魂》當編劇,也曾編寫過數部《異世奇人》廣播劇的劇本和衍生小說。這集的英文標題為「傻瓜的燈籠」是由作家加雷思·羅拔士提出的,蓋因其父常用這詞來形容電視機。本集主要在倫敦的麥斯威山和亞歷山德拉宮取景,而電器店的外部則拍攝於卡迪夫的布倫海姆街。 發行和反響 《變臉》於2006年5月27日晚上在BBC One首播。收視報告指,當晚共有632萬人通過電視收看這集,最高峰時觀看人數為778萬人,收視率達32.2%。在最後的收視報告則指,當晚的收看人數是676萬人,為當天的收視之冠.。欣賞指數的得分是84。 這集取得混合的評價。《SFX》在5星為滿分下給這集4星,並指這集「不實際」,「對於事事都要解釋的觀眾來說,他們是不能接受的」。不過,該雜誌同時指看這集是「一件樂事」,又讚揚尤若斯·林恩的執導。《IGN》在10分為滿分下只給了這集6.8分,發現這集有不少邏輯上的錯誤,而且「不甚有趣」。《Digital Spy》對劇本感到失望,認為故事過於簡單,並指飾演「電線人」的莫林·莉普曼「不可怕」,而湯米的父親則「令人討厭」。《衛報》也不喜歡這集,覺得這集「太說教」。
{'wikidata_id': b'Q2070373'}
楊彥迪 楊彥迪(越南語:Dương Ngạn Địch/楊彥迪,?-1688年)是一位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農民軍首領,以及明鄭王朝的軍事人物。 楊彥迪原為鄭成功的部將。根據《防城縣志》的記載,1661年,楊彥迪率部佔據廣東省欽州的龍門島,活躍於欽州、防城港一帶,成為海盜,並自稱楊王,被鄭經封為禮武鎮總兵。1663年,清朝派遣尚可喜前往征討,楊彥迪在乾體港戰敗。1669年再次戰敗,退至大風江海面。 三藩之亂爆發後, 1677年,楊彥迪奉明鄭王朝首領鄭經之命,再次出兵攻佔龍門島。1679年,清軍攻佔龍門島。根據《嘉定城通志》記載,楊彥迪見恢復明朝無望,遂在1679年正月同副將黃進率部三千人逃往廣南國,請求阮福瀕給予庇護。陳荊和教授根據英國東印度公司東京商館日誌和日本資料,認為楊彥迪在1679年時仍在廣東省龍門停留,直至1683年清軍渡海攻臺前後才前往廣南國。 面對楊彥迪庇護的請求,阮福瀕將他們安置到了尚未納入廣南國直接統治的水真臘東浦之地(今同奈省、胡志明市和隆安省一帶)。楊彥迪率部在邊和、定祥等地建立村莊和城市,使當地成為了貿易繁華之地,也為廣南國日後接管東浦,建立政權打下了基礎。 1688年,黃進殺楊彥迪,反抗柬埔寨國王。柬埔寨王吉·哲塔四世(匿螉秋)也築城防備,拒絕向廣南臣服。阮福溙派兵討伐,設計殺死黃進,吞併了該地區。
{'wikidata_id': b'Q6772049'}
刁文龙 刁文龍(越南語:Đèo Văn Long/刁文龍;1887年3月15日-1975年11月20日),部分文獻又作「刁文隆」,是越南萊州地區白泰土酋,曾擔任法屬印度支那的泰族十二州世襲領袖。 刁文龍是刁文持的兒子,有泰族貴族血統。1927年,他繼承兄長刁文抗之位,成為泰族十二州世襲領袖。他先後擔任奠邊州、芒齊州、封土州和萊州知州。保大十九年(1944年),刁文龍升任一項知府,仍領萊州知州一職。 刁文龍在泰族十二州與法國殖民者的鴉片貿易中扮演中介角色,獲取了大量利潤。他迫使當地的赫蒙族將鴉片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他,然後將鴉片轉賣給法國人,從而取得暴利。這也使赫蒙族人對他不滿,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赫蒙族人支持越盟。他用武力鎮壓赫蒙族的抵抗,也使他的歡迎度下降。 奠邊府戰役結束之前,他乘坐直升機從萊州省逃往河內。他先逃到了寮國,後逃往法國尋求政治避難,後死於法國土魯斯。他的兒子們在戰役中率領白泰民兵抵抗越盟,悉數陣亡,領導人之位由女兒刁娘思繼承。
{'wikidata_id': b'Q3023449'}
於越人 於越,又稱于越、越,古代部落,原居於今天中國浙江一帶,是百越的一支,為吳越族之下的部落,使用古越語。在夏代時曾建立越國。漢朝時屬於會稽郡,後演變為今日吳越地區的漢族。 概論 何休《公羊傳》註疏記載,越國當地人自稱於越,但中原華夏諸國稱其為越。他們被視為是與中原華夏部落習俗不同的蠻夷。 於越,傅說在夏朝時由少康的庶子無餘所建立所建立的諸侯國,而相鄰的吳國,其底層人民也是於越人。 歷史 傅說於越是在夏朝時由少康的庶子無餘所建立,《竹書紀年》記載,周成王24年時,於越人曾經朝貢西周王室。春秋時,越王勾踐時代,其領土大致是在浙江杭州、嘉興、紹興、寧波地區一帶,以紹興為中心。 前494年,吳王夫差擊敗越國,越國成為吳國臣屬。前473年,越王勾踐擊敗吳王夫差的軍隊,吳國滅王,越國的領土擴大,取得原來吳國領地,擴大到江淮一帶。 前306年,楚國擊敗越王無疆,越國亡國,成為楚國的領土。在越國滅亡後,於越人形成一些地方的小型聚落。為了方便控制,楚國及後繼的秦朝都曾經將一些於越人遷移到其他地方。 吳芮作為越人部落領袖,曾參與陳勝的大澤起義與之後的楚漢爭霸,在漢朝時代受封長沙王。 在漢朝時,於越逐漸演化成漢族。 語言 於越的語言被現代學者稱為古越語,因為文獻記載很少,難以確認全貌。根據對於《越人歌》、《維甲令》的研究,語言學者鄭張尚芳等人,認為這種語言具備了壯侗語系的某些特徵。
{'wikidata_id': b'Q28410875'}
郭亮 (工人运动领袖) 郭亮(1901年12月3日-1928年3月29日),又名郭靖嘉,湖南省長沙縣銅官區文家壩人(今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郭亮村文家壩),中國工人運動領袖、中共早期活動家。毛澤東在延安談起郭亮時,稱他是「有名的工人運動的組織者」。 簡歷 郭亮父親郭弼林是一名鄉村塾師,母親鄒氏。1912年他在西湖寺高小讀預科的時候,自作主張,改名郭亮,他希望自己長大後,像三國時的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 於1915年入長沙市長郡聯立中學,1920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五四運動前後結識毛澤東和蔡和森,參加了新民學會、湖南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1年10月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冬毛澤東作為介紹人加入中共。先後任中共湖南省工團聯合會副總幹事(總幹事為毛澤東),湖南省總工會委員長,中共湖南區委委員兼工農部部長。郭亮為湖南工人運動組織者。1922年9月,為增加薪資組織和參與了粵漢鐵路北段的工人罷工並被捕入獄。1925年領導和組織湖南全省的工人罷工和學生罷課,並組織工人糾察隊支持北伐。1927年4月17日長沙槍斃葉德輝的公審大會擔任主審。 1927年5月中共五大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隨後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書記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周恩來派郭亮到賀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做政治工作。起義部隊在潮汕地區失利後,郭亮經香港到上海找到黨中央。1927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1928年1月任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化名李材,在岳州以「李記煤棧」老闆身份開展工作。由於叛徒出賣,1928年3月27日在岳陽被捕,3月29日押回長沙後在「鏟共法院」被審,郭亮在法庭上說:「我承認我是郭亮,你們就可以殺了,不必多問。」當天下午遭害。臨刑前,郭亮寫了一封留給妻子李燦英的遺書:「燦英吾愛 亮東奔西走 無家無國 我事畢矣 望善撫吾兒 以繼余志 此囑 臨死日 郭亮」 郭亮死後其頭顱先後懸於長沙司門口示眾三天,隨後掛在銅官東山寺(今郭亮寺)戲台楹柱上,被家屬及支持者搶下後請皮匠縫合在遺體上,並在頸項上裹上紅綢,秘密葬於郭亮早逝的大哥郭硯章的墓穴中。 1964年7月18日,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澤東在視察湖南返回北京途中,專列停靠岳陽站。毛澤東追思良久,並對陪同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稱:「岳陽,我在大革命時來過兩次,那時郭亮在這裡組織鐵路工人大罷工。」 身後影響 郭亮頭顱被示眾的八天之後,在上海的魯迅在《申報》看到一則《長沙通信》上說:「共魁郭亮之首級,又懸之司門口示眾」。魯迅在報紙上公開發表《頭》與《鏟共大觀》,用譏諷筆調稱《申報》記者的文章「其中有幾處文筆做得極好」,並將那些反映「看客」的文字抄錄下來: 「……是日執行之後,因馬(淑純,十六歲;志純,十四歲)傅(鳳君,二十四歲)三犯,系屬女性,全城男女往觀者,終日人山人海,擁擠不通。加以共魁郭亮之首級,又懸之司門口示眾,往觀者更眾。司門口八角亭一帶,交通為之斷絕。計南門一帶民眾,則看郭亮首級後,又赴教育會看女屍。北門一帶民眾,則在教育會看女屍後,又往司門口看郭首級。全城擾攘,鏟共空氣,為之驟張;直至晚間,觀者始不似日間之擁擠。」 「你看這不過一百五六十字的文章,就多麼有力。我一讀,便仿佛看見司門口掛著一顆頭,教育會前列著三具不連頭的女屍……但是,革命被頭掛退的事是很少有的」。 1950年5月8日,毛澤東親筆回信給郭亮夫人李燦英: 燦英同志: 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來信收到,極為欣慰。在莫斯科時曾看見志成,情形是好的,大約不要很久可以畢業回國。你在湖南工作很好,如工作需要,不必來北京。 此復 順祝 健康 毛澤東 五月八日 郭亮李燦英夫妻合葬墓於1957年3月竣工,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4年7月18日,毛澤東視察湖南後返京途中,專列停靠岳陽車站。對陪同的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深情地說:「岳陽,我在大革命時來過兩次,那時郭亮在這裡組織(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wikidata_id': b'Q8293089'}
README.md exists but content is empty. Use the Edit dataset card button to edit it.
Downloads last month
0
Edit dataset card